特朗普“推特治国”之认识

特朗普到底是耍计谋还是不靠谱?

当选美国总统后,特朗普(Donald Trump)丝毫不改其大选期间特立独行的沟通习惯,让全世界都困惑不已。特朗普爱发“推特”,而且显然是由着性子发。他一再涉足那些本可轻易绕开的话题,甚至主动挑起事端。周一晚上,就朝鲜此前宣布有望研发一种可打到美国的核武器,特朗普发推称,“这绝对不可能发生!”

这种方法有些冒险。特朗普事无巨细均要评头论足的做法已经让总统所拥有的最宝贵资产──“天字第一号讲坛”(bully pulpit)陷入掉价的风险。当新总统想要发出的信息淹没在媒体褒贬不一的即时评论中时,它们还能拥有预期的影响力吗?

同时,在区区140字的推文里,总统的言论恐怕很难做到入木三分、细致周全。

然而,如果将特朗普过渡期的各种“抢镜”视作偶然的想法而不以为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漫长的总统大选期间,他的反对者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一点上栽跟头。

实际上,特朗普表面的不知所云背后,似乎暗藏着某些明确的目标。认识特朗普的人们都说,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在表明姿态和立场,寻求更远大的目标。不过,在此过程中,不排除会释放烟雾弹–也就是说,他的某些话并不能按字面意思去理解。

前白宫发言人金里奇(Newt Gingrich)说,这方面特朗普和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有点像,有时候似乎会蓄意制造乱局,为自己的提议作铺垫。金里奇经常和特朗普交谈,目前正在筹备审视特朗普主义(Trumpism)的系列讲座和书籍。他还预计,特朗普的这种风格不会改变,“我建议大家轻松应对。未来八年都会是这种局面。”

那么特朗普到底有何用意?以下是三种可能的目的:

准备谈判或交易。特朗普曾经说过了解他做事风格的一个好方法是看他的书。《交易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描述了他进行商业谈判的方法。在任何谈判中,最初展示的姿态并不代表内心的真实底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他预计未来在贸易和南中国海军事问题上,美国与中国将面临一系列艰难的谈判。当他决定接听来自蔡英文的电话时,特朗普首度向中国“叫板”,因为这一做法显然会激怒中国政府。随后,特朗普又发了一连串推文,说中国人做激怒美国的事情时也没有经过美国允许,意思是中国也不要指望美国做事之前还要考虑中国高不高兴。

金里奇认为,“这无疑是在向中国人发出信号,告诉他们已经变天了”。

随后,中国海军在南中国海海域截扣一艘美国海军无人潜航器,而就在美国海军奋力追回这一敏感设备的某个宝贵部件时,特朗普似乎是完全基于自己内心发出了一条推文,对中国说那艘潜航器没那么重要,中国只管留着好了。显然,他的目的就是降低潜航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防止它成为对方讨价还价的筹码。

企图抢占先机。清晨发表的推文往往能成为当天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同时,这种做法还可以抢尽现任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的风头,惹恼白宫,并且有可能混淆视听,让国外人士分辨不清到底是谁在掌控局势。

于是,在有关方面还未正式就该决议进行讨论时,特朗普就发表推文称美国应该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谴责以色列修建定居点的决议中投反对票;同时,就在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做出相同表态后不久,特朗普就发推呼吁美国做好扩大核武库的准备。在上述两个事例中,大家对新总统想法的关心程度,立马变得不亚于关注现总统可能怎么做。

转移视线。连续两周,特朗普一直在说自己有意让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Mitt Romney)担任国务卿。最终特朗普并没有这么做──但是他激起了一连串新闻评论,称他主动向前对手们伸出橄榄枝,成功地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较为不利的话题,如新领导班子潜在的利益冲突问题中转移。

当然,发表真假难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言论,对诸如核武器战略之类的敏感话题妄下定论,这样的做法很危险。但是,也可能特朗普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