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按照预定日程,“寻根之旅”陕西行一行将前往西安小雁塔,观看华县皮影表演。对于皮影戏,笔者一直只在电影或电视里面看过,现场观看皮影戏倒还是第一次。尤其是这次,为让广大海外华裔青少年了解皮影戏的原理,大家还有机会亲自操持,体验皮影戏画面形成原理。据负责人介绍,大家所观看皮影戏的表演者年龄已经其实高龄,确实有一手绝技。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据介绍,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幕后操作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华县碗碗腔皮影戏(曾名时腔)形成于清代初叶,其主要流传于观众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所以也称其为东路碗碗腔。该剧种唱腔板式齐备,伴奏乐器很有特性,细腻幽雅、婉转缠绵,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调皮的小货郎
调皮的小货郎
华县皮影造型优美,人物个性特征明显、选料考究、制作精细。清乾隆、嘉庆年间戏剧家李芳桂等文人、举子,为碗碗腔皮影著有《十大本》等许多传统剧目,至今流传,并被其他剧种移植、改编搬上舞台,久演不衰,为陕西的戏曲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皮影班、社多由5、六人组成,行动方便,不择场地,常年可活动与民间的村镇、宅院,在广阔的农村扎下牢固的根基。
调皮的小货郎
调皮的小货郎
调皮的小货郎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调皮的小货郎
调皮的小货郎
调皮的小货郎
调皮的小货郎
调皮的小货郎
调皮的小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