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亚洲而言,本周的坏消息并非唐纳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详细阐述了收紧美国贸易政策的七点计划,尤其是对华贸易政策。而是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的竞选团队在数小时后指责特朗普剽窃了克林顿的观点,并表示她支持就这些问题采取类似的行动。
今年,在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总统候选人的贸易方略中,充斥着浓重的经济民粹主义,也偶有地缘政治学掺杂其中。为了争夺选票,特朗普和克林顿都承诺采取更多举措,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之际保住美国人的饭碗。由于有着巨大贸易体量、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威权政府,中国成了天然的靶子。
每隔四年,总统候选人们都会发誓更加卖力地帮助美国劳工应对来自国外的竞争。当上总统后,他们却无一例外地推行更为温和的对华贸易政策,因为觉得和北京搞好关系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然而,鉴于美国工薪阶层在争夺高收入工作的全球竞争中落败所带来的广泛政治压力,以及中国日益自信的军事姿态所引发的越来越多的担忧,下一任美国总统极有可能信守承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些政策可能会让中国,乃至对中国经济颇为依赖的其他亚洲国家,面临真正的困境。
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都取决于美国是否愿意继续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美国家庭所需–从人们身上穿的衣服,到手上拿的智能手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强劲的消费市场的发展,似乎降低了中国对大量面向美国市场出口的需要。但近来,中国经济放缓,导致从小型出口商到大型钢铁生产商的国内企业遭受打击。
国内增长疲软使中国保持与美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顺差,让卖给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商品比从它们那里买到的更多变得更为重要。多年来,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价值是进口的四倍,并且这种情况将继续保持下去。“如果美国出台更严厉的贸易政策,”瑞穗证券亚洲公司(Mizuho Securities Asia)的经济专家沈建光说。“中国的出口将受到抑制。”
两位候选人均打算把目标直接对准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他们希望给中国贴上货币操纵国的标签,认为其为了帮助出口商在海外市场赢得销量而压低人民币汇率。他们想对中国提出更多贸易诉讼,并对中国商品增收关税。他们还希望调查中国政府补贴企业的方式,并重新考虑大型贸易协议。
特朗普想要废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它是美国和多个国家之间签署的一个自由贸易协议,其中大多数国家在亚洲。克林顿的竞选立场则略有不同,她说自己反对该协定目前的形式。
加入这个贸易协定的亚洲国家,特别是越南和日本,都对美国谈判方做出了重大让步,因为他们感觉中国的崛起对自己构成威胁。现在,两名总统候选人都把这些国家和中国划归成一类,说它们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
除了极少数例外,中国官员一直试图避免对美国的候选人置评。就连通常作为了解北京想法沟通桥梁的中国学者,也非常谨慎地避免这样做,以免被指责为违反了中国不公开干涉其他国家政治的政策。如果中国专家说了什么话,那就是在表达一个愿望:今年撂下的关于贸易的狠话,不会预示着日后的政策变化。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席何伟文表示,“今年与以前的总统竞选没有太大不同,只是由于全球贸易的糟糕状况,”以及疲软的全球经济前景,“才会着重强调这个方面。”对于中国和很多亚洲国家来说,不确定性在于,无论哪一位候选人上台之后,是否会保持在贸易方面的主张。特朗普那种对抗性的做法似乎表明会有一些后续行动。克林顿看起来不太可能改变美国的政策,因为她担任国务卿期间,支持过奥巴马第一任期内的自由贸易项目。
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和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至少在最初阶段和奥巴马一样,都曾试图帮助中国更多地参与世界经济往来。他们希望,贸易与金融关系的扩大将让中国变得更加民主,让它与西方的外交关系变得更为紧密。
这样做似乎在一段时间里发挥了作用。但在过去三年习近平执政期间,中国转向了比较威权的统治。在南海,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军事建设,兴修了带有军用跑道的人工岛,并且对日本控制的台湾以北的一系列岛屿发起了挑战。再加上严格的审查和全面的宣传活动双管齐下,更是助长了中国公众本已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这种地缘政治状况使美国决策者只剩下两个选项,且二者都不甚理想。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让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更多的投资,会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令北京在领土争端和军事政策上甚至更具野心。遏制贸易与投资则或许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更加缓慢,从而可能减缓中国军事力量崛起的速度,但同时也有可能激起反西方情绪,催生制定更强硬的外交政策的公众呼声。
如果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想法落实为政策,几乎可以肯定中国会以某种方式进行报复。尽管相比于中国的出口量,美国的出口规模要小得多,但它依然是一个潜在的目标。过去的事实证明,北京非常擅长在总统选举期间打击美国摇摆州及竞争激烈的国会选区的出口活动,最大化自己在这一政治进程中的杠杆力量,哪怕其中的经济效应比较有限。
实施更强硬的贸易政策,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奥巴马政府为平衡中国在东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而加强美国与日本、新加坡和越南等国关系的努力。这届政府实行的“转向亚洲”策略的核心经济举措便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这项协议呼吁扫除美国与许多国家展开贸易的障碍。这些国家发现自己对中国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越来越感到不安。
周二,特朗普再次对这项协议进行谴责,称它会迫使美国的劳动者与越南的低薪工人展开竞争。克林顿担任国务卿期间在早前的谈判中对该协议表示过支持,去年秋季则开始站出来表示反对,称这项协议走得不够远,无法应对汇率操纵等问题。
然而,取消这项协议可能的确会带来更多问题。这会促使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投入中国的怀抱,使美国企业无法在新兴亚洲市场开展业务。“如果美国取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说,“中国就会成为经济影响力的主中心。”(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