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慧共享书屋诞生记
当梦里的江南早已桃红柳绿大地一片娇羞的时候,安省的冬天却还在突如其来的飘雪和骤雨夹杂着的冰雹中,用残存的力气低声嘶吼着自己不愿离去。虽然早春的花苞早已在杂草掩盖下的泥土里悄然绽放;虽然也已更换到了加拿大的夏时制(Daylight saving Time),翘首春来。每年时制转换,正是这里基础教育的春假(March Break),所有的孩子们放假一周。趁着这个小假期,自己也完成了春节后一直未曾动手的事–书单整理。
春节时在滑铁卢地区读书慧郭绍武老师的邀约下,和几位朋友在他家的“水城茶馆”共同商议读书慧新一年的发展,当时一句玩笑式的建议,有了“滑铁卢地区流动图书馆”的最初构想,也给我戴上了“图书馆馆长”的笑称。读书慧今年将陆续从各种渠道购进一批中文书,而这个圈子内几位读书老友,也非常愿意将家中藏书分享出来供大家免费借阅。
一个月过去了,中期拖延癌患者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将自己从国内带来的书全部整理完成。玄鸟至、雷发声,芽茶播种燕飞舞,趁着万物生发,在大家初步构想过的“滑铁卢流动图书馆”基础上,今日我们以读书慧之名在KW地区正式发出–
读书慧共享书屋的倡议
如若,您也与我们有一样的想法,欢迎联系“书屋跑堂”花花,只需按统一格式整理出分享书单,我们会定期汇总发布。借书人与共享者通过读书慧微信群、线下活动、自主联系一对一开展免费借阅活动。读书慧的公共图书书目我们也将一并整理发布。
随倡议,附上首批分享书目,共272本书。在这里,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流动的图书馆,更是具有共享精神的一个个书屋。在这个春天,是时候畅想–让书插上自由的翅膀飞到每一位爱书人的手中!
“读书慧共享书屋”有怎样诞生的土壤?这期间,又有怎样的故事?
春假结束时,录完最后一本柏杨白话版的《资质通鉴》,书单上一共222本书(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数目啊)。十年来,这些书陪伴我从深圳、上海、杭州、到加国一路流浪,几日零散的整理,如在时光里跳转,几个故事跃然心头,不吐不快。
“尼采”先生与一滴水
2014年6月,决定移民时我和先生Leo几句话商定了“财产”“负债”“行李”,很快形成决议,将前六年的共同生活打包成“八箱子书、四箱子衣物、两个孩子”,其他卖的卖、送的送。然后,Leo负责联系海运,将书和衣物送达加国,并先行抵加,工作购车购房。而我则在三个月后,赤手空拳带着两个孩子前来会合。一切如计划顺利执行,2014年10月17日,搬进新家后,一周内我们配齐了家具,一周后又在楼下客厅最核心的位置将那八箱书一本本安放妥当。看着占据了大半面墙的书,便觉安心。而每日最爱的时刻,便是孩子入睡后,入夜安静,灯光温暖,书有魔力,时光停转;哪怕只是经过,呼吸了一口那里的空气,也觉通体放松。这其间有一本–周国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回想2010年的8月,当我带着出生50天的大女儿夏初第一次作为探访的身份来到这个城市,随身带的,且唯一带的就是这本“尼采”先生。当时,初为人母手忙脚乱的我,临行前满脑子想着,独自带她坐长途飞机,如果安检的时候她正好拉了怎么去给她换尿布,在机上母乳哺乳围巾是否好用之类一地鸡毛的问题,未经思考就胡乱塞下这一本,只觉磨牙耐读。后来,三个月的探访延期成了两年的生活,“尼采”先生就陪伴我度过了无数夏初的午睡时光。那两年,所知资源极其有限,常去的公共图书馆也还没有现在这些数量的中文书籍,存书多为香港和台湾的老移民捐赠的过往期刊。当时,除去两个幼小的生命,地下室的室内游泳池,公寓旁的维多利亚公园,一本反复嚼咽的“尼采”先生,真如身在孤岛。对方块字的眼馋竟比思乡更甚,以至于去中餐馆也会把店里满是广告的报纸拿来,翻来覆去连夹缝都不放过。
所以,当第二次决定来到这座城市,对变化早已习以为常的我们,虽对居住的时日并不确定,但还是义无返顾、执拗地带着这十多年的书出发了,原则是包、衣服、饰物诚可“贵”,若为一本书,其余皆可抛,哪怕运费早已远超书的价格。那记忆深处对书的渴念已是烙印。我的执念有二:首先,实体书有自己的气场,我对它们的热爱,自然会让两个小朋友充满好奇;其次,实体书是可以流动的。一并带来的还有好友送的Kindle电子书,这一年多也在上面看了近百本书,但它属于我的卧室,甚至是枕头;而书架上的书,则可借阅给每一位爱书的人。一本书如一滴水,愿在异国的我们不再有我当日的饥渴,哪怕只是滋润了一点点。每每有朋友来家里做客,我都发自内心盛情地说,有喜欢看的就借去吧,但发现翻阅的多,真借的少,内心总觉得有些遗憾,想可能是自己这一架子的文史哲不合时宜吧。
突然有一日,一位朋友发来微信,非常小心翼翼地说自己有个“强人所难”的请求,希望能借几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不是一句盛情的邀请就能突破屏障的。如若不是这位同样爱书的朋友因为怀孕不便再看电脑中的电子书,我恐怕很难有机会听到这期望已久的声音。是的,我曾声称,这些流浪的书,是我唯一的“财产”,但如果它们只在我的书架上,就失去了带它们来的初衷,也辜负了那份勇敢和执念。我的借阅如各位愿意分享的同路人一样,不仅仅是愿意,而是满心欢喜!
“冻土”上的播种
昨天,是读书慧的第九期线下分享活动,这是一个伴随了我在小城新生活近一年的每月主题活动。郭绍武老师在国内是几十年的资深新闻记者,曾在内地成功操作过读书分享活动,伴随着孩子的海外求学,他在安家滑铁卢后,萌发了将“以书会友,相观而善”的读书慧播种到这里的想法。在本地已求学工作生活已远超十年的资深心理咨询师黄海凌老师和地产经纪李燕女士应声附议、全力支持,他们共同发起了读书慧。读书慧的顾问,滑铁卢孔子学院院长李彦教授曾评价其为“在冻土上的播种”。
参加活动免费、借阅书籍免费,无论发起人、建设者、贡献者、参与者均为志愿参与。今年在KW Counselling Service的协调服务下,读书慧得到了本地两家机构–The Kitchener Waterloo Community Foundation和The United Way KW Area的基金支持,为场地租借、书籍购买、年度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而更有个人和公司愿意无偿提供自家庄园、会议室给我们作为活动场地。作为全球唯一一位作家身份的孔子学院院长李彦教授不仅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滋养,还联系场地,滑铁卢大学雷纳森学院的图书馆、大厅都有我们活动的身影,而她的先生王伟更是在每次活动的周末站在大楼门口为我们细心地留着门;本地最大的华人协会WCCA的主席潘刚先生除了场地、茶点、果盘,更亲自下厨让大家品尝传说中“总裁大食堂”的顶级手艺,在中秋的前夜、皎洁的圆月下、庄园的湖水边为我们点燃篝火;当地华人媒体红枫林、社区网也用现场记录、报道、组织交流活动等实际行动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就在昨天,在瑞邦的会议室,Cindy用自己的周末陪伴着我们,烧水、泡茶。这仅仅是一个参与者的点滴感受,记录的并不全面。而这一切,借常常扛着一箱水来活动现场的郭老师一句话–“好玩,不累”!
发自内心感谢郭老师第一次的主动邀请,为异乡的我打开一扇通往彼岸的门,也通过书的奇妙连接,结识了很多同路好友。读书慧的发展已超很多人的预期,有忠实的分享者和听众,虽每每因观点不同,在现场大家会有“沸腾”的争执,但这些观点的碰撞显得真挚而热情。
如若说,这是一次在冻土上的播种,播下爱心的那一刻,早已收获希望,冰封的地面下,已有赤城的心在等待。
“我手写我心”
从倾听到分享,愿在人生这段相夫教子为主业的生活中,再次用单纯的理想和热情为这次播种贡献更多的一己之力。这一年多来,前半年我发的朋友圈多以香甜诱人的烘焙为主,也授课也组织比赛,参与、回复、评论者众;今年将社区活动的参与重心选择转移到读书慧和以家庭关系建设为主题的Ai家俱乐部后,相关的内容并不见得能得到几个赞,但追随内心,愿在看似“孤独”的道路上执意前行。好友Shelley曾是职场丽人,从国内到欧洲驰骋万里,而如今,归于安静的小城,追梦文字。她也是读书慧的参与者、积极建设者,为读书慧更好的发展建言献策,并从各种渠道为读书慧购买书籍。她读书勤,下笔更勤,非常喜欢她在自己公众号“艳子微时光”里的那段介绍–
“曾经驰骋职场,如今追梦文字。当心灵遇上文学,写作就是一场不醒的游荡。走着、看着;读着、写着;想着、悟着。关于生活,关于职场,关于人性,关于烟火流年。我手写我心,一切均为原创,只为灵魂的相遇,分享成长!”
好一句“我手写我心”,看得我手都痒了,凭空多了这些旧日的感慨和今日的想法。以上赘言的内心故事,望是流水之上的小桥,一字如一砖,搭建起来,期盼着我能走出去,你能走进来,借着书让心与心连接。首批分享的书目主要以我和Shelley提供的图书为主。虽然这个书目有有个人偏好标签的,是单薄的,但这也是一颗早春花朵的种子。
无论阳光雨露、冰雪相加,她总会破土而出,呼唤春天的到来!
行文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个最新的好消息,滑铁卢读书慧文化沙龙现已加盟滑铁卢最大的华人协会WCCA,期待更多人与我们“以书会友,相观而善”。感谢潘刚主席的认可和支持!(注:文字所提人、事、物,皆是一己的观察,如有不实或偏差,恳请见谅并实言相告)(文/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