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曾佑在《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率先宣布一句话,“中国自黄帝以上,包牺氏、女娲、神农氏诸帝皆神话也。”由此,很多人认为炎帝是人们塑造得神话人物形象,而历史本无其人。如果说历史本无其人那么史学家、考古者不是空费苦劳缘木求鱼吗?古文献记载岂不是一派胡言吗?
历史上有无炎帝这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它关系到始祖文化能否历久不衰的传扬下去,牵扯到民族情感凝聚力的问题,涉及到今人对研究炎帝的立场和态度问题。因此,必须说清楚这一问题。
关于历史上究竟有无炎帝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客观的分析研究。首先应正确的认识民间传说,我国境内有关炎帝传说的范围广泛,在陕西、甘肃、青海、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湖北、湖南、四川等地都流传着“炎帝感生”、“识五谷”、“尝草药”、“制陶”、“造弓”、“误识断肠草”的故事。上古无文字记载,因此炎帝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传说的历史。是后人经过搜集整理的民间传说。有人说“传说不可信,否定炎史为信史”,对这一点“我们应该认识到”雁过留声,人过留迹”的内涵,应该认识到口碑相传的历史也是历史,只不过于文字历史相比,传播方式不同而已,而且这些传说具有趣味性、故事性,从各个侧面反映出了上古人们在改造自然中悠久的历史和巨大贡献。
有人还会提出,“民间传说,人神参半,荒诞无稽”之观点,由此和夏曾佑一样认为上古帝王都是神话中的人物。对于这一观点,我们认为任何神的创造都离不开人的原则,比如“神农氏炎帝”,人们称其为“神农、火神、太阳神,是因为人们景仰’崇拜他为人类所作出的伟大发明,赋予他神的形象。实际上他既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化身,又是部落领袖和富于创造性的人才。因此我们在吸收这些材料时应该采取一个取舍的态度,吸取它朴素的思想内核,舍掉它光怪陆离的神话外衣,这样一个清晰的炎帝面目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其次,从历史遗迹来看,在陕西宝鸡有姜氏城、九龙泉,“日中为市”,“炎帝停尸骨台”等遗址;在湖北随州厉山县有神农洞、神农井、神农架(传说炎帝采药的地方)、日照街(人类贸易的地方);在湖南有炎帝陵、味草亭、赤松子亭。据说在炎陵山还葬有炎帝的后妃、亲宗、子属,共计有坟墓300多个;在山西有神农原、药草山;在河南伊川县大榟庄有“九龙沟、烈山”遗址。据说炎帝还建立过都陈(今河南淮阳县),后迁鲁(山东)都曲阜,这些遗址都分别是炎帝及其后裔出生,成长活动过的地方,与此相对应的古代文化遗址有北首岭、半坡、姜寨、裴离岗、磁山、大地湾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南龙山、石家河、庙底沟等仰韶文化遗址,在这些古遗址离分别出土了炎帝时期的生活、生产用具及其粟种、陶窑,原始部落墓葬于明间传说基本一致。
再次从古文献来看,虽然《史记》记载炎帝历史比较简略,但其它文献资料却比较丰富,于炎帝相关的古书有《逸周书》、《国语》、《左传》、《吕氏春秋》、《山海经》、《帝王世纪》等百余种,这么多的古籍记载说明了炎帝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这些书籍不仅记载了炎帝的出生、家世、发明而且还分别记载了炎帝时期的大迁徙和炎帝时期的疆土范围。后来人们分别在山西东部、甘肃敦煌一带、岭南一带、河北北部这些炎帝活动的区域考古发现有谷物和耜耒的遗存,有力的证明了炎帝和他的后裔历史上确有其人。除此之外,我国的史学家吕思勉、何光岳先生在《炎黄源流史》中说,“炎黄均为太昊伏羲氏得后代,最早得炎帝神农氏生于宝鸡姜水一带,湖北随州为炎帝神农氏第三代烈山氏部落得迁徙地,湖南酃县炎帝当为第八代炎帝榆罔址墓。”
据此我们认为炎帝及其后裔不仅是神话和传说中得人物,且历史上当确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