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得益于上海和深圳股市小型股源源上市,以及香港市场赢得几宗规模数十亿美元的券商股IPO交易。根据Dealogic的数据,今年以来中资企业通过在内地和香港股市进行IPO筹集了近29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同期融资规模150亿美元。这是四年来中国IPO市场首次在全年这一时间段领跑全球。
香港市场赢得了今年全球第二和第三大IPO交易。中资券商华泰证券(Huatai Securities Co.)在香港筹集了45亿美元,另一家中资券商广发证券(GF Securities)筹资41亿美元,仅次于马德里机场运营商Aena在西班牙进行的48亿美元的IPO规模。
仅香港市场今年迄今的IPO总规模就达到118亿美元,超过纽约证交所的91亿美元。纽约证交所今年最大的IPO是5月份天然气运输服务公司Tallgrass Energy GP进行的14亿美元的上市交易。
香港、上海和深圳市场上一次在全年这一时段获得如此规模的IPO是在2011年,当时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Glencore PLC,当时名为Glencore International)通过香港-伦敦双重上市筹集100亿美元。
中国股市飙升的股价和更高的估值帮助引发了公司的上市热潮。去年底,中国央行降息及沪港通启动后,内地投资者涌入股市,推动中国股市开始大幅走高。沪港通向更多的外资开放了中国国内股市。
深证综合指数自去年初以来累计上涨近两倍,今年迄今为止上涨114%,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股指。据万得资讯(WIND Info)的数据,根据2015年预期每股收益计算,深证综合指数市盈率高达69倍。上证综合指数2015年以来累计上涨53%,市盈率为21倍。相比之下,截至本周三道琼斯指数今年仅上涨了1.4%,不过徘徊在纪录高点附近。据FactSet的数据,道琼斯指数平均市盈率为16倍。香港恒生指数今年以来上涨了17%,平均市盈率为12倍。
中信证券国际资本市场(Citic CLSA Securities)中国股权资本市场及公司融资业务负责人王长虹称,今年香港和内地股市的飙升吸引中国企业利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
据Dealogic的数据,中国券商中国光大集团(China Everbright Group)在今年全球IPO承销商排行榜中位列第九。这是2009年以来内地投资银行首次跻身前10位。该公司是另外一家中国券商东方证券(Orient Securities Co.)今年3月规模16亿美元的上海IPO的承销商。中国券商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 Co.)排在第11位。该公司拥有境外投资银行中信证券国际资本市场。
银行业人士称,鉴于中国股市估值如此之高,许多中国公司选择在国内上市融资,而不是跟随近年来国内高增长科技公司的赴美上市潮。去年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通过在美国IPO融资250亿美元,市场原本预计这将吸引其他科技企业跟进,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今年以来,中国科技公司已通过A股IPO融资23亿美元,远超过在美国1.5亿美元的融资规模。随着中国政府放宽A股IPO限制,预计将有更多科技公司在国内上市。
对中国科技企业而言,在国内上市具有吸引力。据S&P Capital IQ的数据,截至5月中,沪深两市中按净利润排名的前十大中资科技股基于2016年预期利润的平均市盈率为26.2倍,相比之下,前十大美国科技股相应的平均市盈率为17.4倍。
中国IPO活动火爆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IPO市场的重新开闸。由于监管部门改革新股发行制度,A股IPO被暂停了15个月,直到去年年初才重启。据Dealogic的数据,今年迄今,沪深两市IPO融资规模达170亿美元,为去年同期56亿美元的两倍多。
IPO数量增多也反映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加快了公司上市的批准速度。证监会是中国的股市监管机构,负责对上海和深圳股市的IPO计划进行审查。
目前为止,大多数新上市股票的表现都非常成功,投资者纷纷买入新股,因为除了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以外,他们没有多少有吸引力的投资渠道。举例来说,网络视频公司北京暴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eijing Baofeng Technology Co.) 3月份在中国上市以来,股价已经飙升了近3,500%。
中信证券国际资本市场的王长虹称,中国实施的IPO禁令积压了大量IPO需求,市场重新开放后,很多公司都迫切想要上市,此外,由于国内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有限,因此他们也非常想购买新股。
今年有更多中资券商在为在香港上市做准备。已经在上海上市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Securities Co.)计划进行规模为56亿美元的香港IPO,而在香港上市的中资券商国泰君安(Guotai Junan)上周表示计划在上海上市。(来源: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