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移民眼中的英国大选

十年前,怀着对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的膜拜之心,我留学英国。当时布莱尔光芒璀璨如星,英国经济强劲,对移民和外国留学生也极其慷慨,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可以免费在英国读书,还可享受免费医疗,那时我觉得英国大方得简直不可思议。

2008年金融海啸后,虚假繁荣迅速泡沫化,人们发现,多年来英国人的福利以及各种购买国际声誉的帐单,大都透支而来。英国人一直过于自信,顶着债务评级的AAA光环多年,以为还债是区区小事,但2013年,穆迪已将英国主权还债能力下调为Aa1。

2010年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以下简称自民党)政治联姻,组成联合政府,开始把还债与减少赤字视为首要目标,于是紧缩政策随之而出。政府裁员裁部门,减少或取消福利开支,大学教育不再免费,非欧盟留学生子女也不再享有免费教育等等。许多英国人的生活指数都在下滑。

故此,今年大选的一个重大议题是:是继续紧缩政策,尽快还债?还是放慢或取消紧缩政策?此外,英国是否会最终脱欧?苏格兰是否会就独立问题再次举行全民公投?答案都和本次大选结果息息相关。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唐宁街十号一直由工党与保守党两大政党的领袖轮流入驻。不过今年所有民调一致显示,2010年的联合政府组阁的讨价还价大戏,很有可能重新上演,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的时代恐已完结,必须求助于第二梯队的其他小党,再次组成联合政府,才可入驻唐宁街。

目前,民调中工党与保守党的支持率不相上下,均为34%左右,其余则为英国独立党、自民党、绿党、苏格兰民族党等各党派所分享。不过工党与保守党仍未松口,均声称自己能单独胜选。不过,任何政党如果想独立组阁,必须获得325席以上的下议院席位。仅34%的全国支持率,想单独胜选纯属夸海口。

与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一样,英国的简单多数选举制(First-past-the-post election system)同为多数制选举制。两者很类似,都是“胜者全取”,利于大党竞争,不利于小党。英国自民党和绿党就一直呼吁改革现行选举制。

两者主要差异在于:美国大选是选总统,英国大选则是选政党,胜出党派的领袖出任首相。此外,英国大选的选举单位是选区,人为而定,每次大选都有小变动;而美国大选以州为单位,各州的选举人票数依据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结果而定。

英国大选时间非常短,只有不到四十天时间。各党均有自己的忠实粉丝,不轻易更换阵地。所以,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各政党目标一致:尽最大可能向中间选民拉票。英国很小,从东至西大巴四个小时就能穿行,南北也不过十来个小时,故此大巴成了各政党主要交通工具。火力目标也很集中,大都在英格兰的80个中间选区,即各党派均有可能胜选之地。各大媒体均派出随队记者,每日发回各党政策的最新报道。BBC更是把直播间开进了全英各个角落。

现任联合政府副首相克莱格是自民党领袖,其大选目标是再次进入联合政府,至于和谁联姻,保守党还是工党,都没关系。这听起来像个不忠的伴侣,和保守党的五年联合政府婚期尚未正式结束,就已开始脚踩两只船,而且理直气壮。不过,五年前的政治联姻,本来就志不同道不合:自民党是中左党,保守党是右翼,走不到一块儿。克莱格曾在电视上诚恳地说:“(无论与谁结成联合政府),我们将能给保守党一颗心,或者给工党一个大脑。”

传统上保守党是富人党,被认为是维护企业主、银行家等上层人士的右翼党。时过境迁,自从有了工党的竞争,保守党已日渐亲民。此次大选,首相卡梅伦(即保守党党魁)声称自己也是代表Working people(工薪阶层)的党,很有和工党抢地盘的味道。卡梅伦还特意选在自家厨房削红萝卜时接受电视采访,在报纸上刊发为女儿梳小辫儿的相片,意在塑造卡梅伦也是普通人的形象,至于卡梅伦的贵族身世以及牛津背景,则矢口不提,否则犹如自寻死路。

五年前,当保守党带领下的联合政府接手首相府之时,正是全球金融风暴席卷英国之际,当时英国国债高企,财赤惊人,失业率创新高。五年后的今天,英国成为全西方世界经济复苏最快的国家,失业率恢复至五年前的水平,GDP开始以正数增长。自由民主党虽是首次品尝联合执政的滋味,不过五年来跟着现学,也获得不少治国经验,所以敢于“给工党一个大脑”,因为英国舆论普遍把英国2008年身陷金融海啸归罪于当时的执政党工党。

工党一向视自己为工薪阶层代言人,强调平等公平,照顾弱者。工党党魁米利班德时时刻刻都在强调:只有你们(工薪阶层)过好了,英国才会好。在我看来,保守党也挺左,也挺照顾弱小,不过与工党相比,那就如同克莱格说的“保守党缺少一颗心。”

五年前,自民党曾是“首相制造者”,意思是该党在各党讨价还价、寻求组成联合政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大选,自民党此位难保。因为过去五年来,许多支持者一致痛声谴责该党食言,未能实现“取消大学学费”的竞选诺言。这是自民党做为政府副手,必须向保守党妥协的巨大代价。如果工党与保守党都不能获得323个议席,最有可能成为“首相制造者”的可能是今年的政坛黑马——苏格兰民族党。

苏格兰民族党是去年苏格兰公投的重要推手,以苏格兰独立为其终极目标。该党如果入主唐宁街,一定会推动第二次独立公投。得益于去年公投的失败,过去半年内,该党迅速获得苏格兰人的同情与支持,以宇宙飞船般的速度攀升为英国第三大党。民调显示,今年大选它将全面攻陷以往工党在苏格兰的地盘。预计苏格兰的59个选区中,该党能拿下一大半甚至全部。这是一个极左党,强烈反对目前联合政府的紧缩政策。党魁斯特金女士一直频频向工党示好,再三表示愿意帮助工党共建联合政府。开始时,她态度强硬,见工党始终不答理,于是转为一厢情愿,放话说:“看吧,工党真以为自己能拿到绝大多数选票呢。等大选后,他们就必须换个调子来找我们了。”如果该党真能获得民调所示的50甚至59张议席的话,那绝对是第二梯队中的老大,有指谁谁就当王的能量。不过工党领袖米利班德在上周四电视直播节目中表示:本党绝对不会与苏格兰民族党达成任何组阁协议。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各种猜测与解读目前满天飞。

英国独立党也是自民党眼中的一个劲敌,它在过去三年内人气急升。从前工党执政时,一直宣传移民的正能量。金融海啸后,调子急转,移民问题(尤其是东欧移民)成了经济不景气的替罪羊。脱离欧盟和减少移民是英国独立党的王牌竞选口号。它也是右翼政党,与保守党联姻的可能性最大,两者在脱离欧盟与否问题上观点类似:保守党若当选将于2017年实行全民公投,让选民们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而英国独立党希望越快越好。

整个大选中,英国财政赤字的残酷,似乎被置于最不重要的位置。开始保守党还一再提醒选民,希望继续现行有效的经济政策,增加就业率,尽快还债,这个调子很快被左派们的分钱美景淹没了。大选末期,更似步入经济无限繁荣的童话世界,银子多多随便花,且政客与选民们都信以为真,政党领袖们天天都在大谈金钱如何分配,谁将受益,就算有人问钱从哪来,最响亮的回答也是“向富人征税”。其实谁都明白,这不过是抽了东家补西家的游戏。至于谁是要被抽的东家,各党都支支吾吾,直到大选前一周,才开始极不情愿地透露要削减或取消的福利项目。

有一种说法,说中国不适合民主制,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没有合格选民,选不出好的政府。英国选民是合格选民吗?是,又不是。有一个笑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请对非洲国家孩子挨饿发表个人见解。

美国人问:非洲在哪里?

中国人问:什么是个人见解?

英国人问:什么是挨饿?

英国人从未挨过饿,但从不缺少个人见解。他们从未担忧过柴米油盐、房子、医疗和教育,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精神层面上的主义与追求。自由信息与言论环境下,他们各持己见,信仰观点不一,超有独立思想。

英国人又很不能吃苦。五年下来的紧缩政策,让部分人的幸福生活多少受到影响。是尽快还债,还是放缓甚至取消紧缩?左翼党派全都主张后者,且不乏支持者。也许他们过于自信,认为还可以继续借债,未来还有足够的时间与资本慢慢还债。在我这个外来移民眼里,英国现状危机重重。除了脱欧与苏格兰独立问题,英国这几代人的幸福生活大都建立在过度透支上,不尽快还债,如同把麻烦后推,到了我的女儿们那一代,他/她们将被迫接手债务。我不希望未来年青人的幸福早早被当代英国人透支,而沦落为还债的牺牲品。不过,许多英国人仍然超脱于现实之外,追求心中理想与愿景。

英国大选,是一场国家利益缺席、政党利益及个人利益大唱主角的政治游戏。政党们为入主唐宁街,互相拆台揭短,愈到大选尾声,愈是声嘶力竭;英国选民们凭一己之见给政党们投票打分,标准除了经济以外,还有公平、正义、环保等各项议题。5月7日投票之后,无论大选结果如何,都是民主体制下,各种社会阶层博弈、各种社会思潮碰撞的结果,无论对错,全民共同承担。(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