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美国的担忧之下,中国仍成功说服这么多国家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了新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这引发了有关美国经济影响力在减弱的议论。
然而从大背景看,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全球经济影响力的真正较量并不取决于亚投行或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甚至也不是国际贸易,而是取决于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到目前为止美元可以说是全球最为重要的货币,中国则在寻求让人民币成为美元的一个竞争对手。
美国经济产出占全球总产出的比重仅为23%,但全球跨境金融结算中有43%是以美元计价的,已知的全球央行储备有63%为美元。并不是每个国家都需要IMF或者是与美国开展贸易,但每个国家都需要全球金融系统,而这个系统主要以美元进行交易。
这对美国而言有几个显著的优势。首先,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可以用本国货币进行低成本融资。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还为美国提供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美国运用这一优势有时会产生相当大的破坏力。
2005年,美国指控一家位于澳门的小型银行帮助朝鲜洗钱、走私毒品及进行核扩散活动。其他银行担心被美国金融体系关在门外,纷纷停止了与该行的业务往来,切断了朝鲜获取其非法商业所得的通路。
2012年,美国威胁将任何帮助伊朗央行出售伊朗石油的银行列入黑名单,伊朗的石油出口随之大幅减少。美国联邦和州执法部门已下令全球多家银行缴纳数十亿美元的罚款,理由是这些银行为恐怖分子和毒品走私者的洗钱活动提供便利,帮助伊朗和古巴等国家逃避制裁。若不缴纳罚款,上述银行将失去在美国运营的许可,于是这些银行不得不照办。
金融危机期间,充当全球最后的放贷机构、向资金紧张的外资银行印刷并提供数万亿美元资金的机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而不是IMF。
储备货币获得这样的地位是努力赢得的,而不是规章授予的。私人和公众投资者最终已建立了信心并形成了一种习惯,以美国银行存款或美国国债储存财富,开具的进出口发票以美元计价,在纽约发行和交易股票和债券,在美国的法院了结争端。
情况并非一直如此。虽然在19世纪末期美国经济的规模超过了英国,但当时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量远比英镑要少,因为那时美国的金融市场还非常不发达。美国的银行通常只能在其所在州内开展业务,跨越国境的业务就更少了,当时纽约也缺乏伦敦商业承兑汇票市场的那种深度和流动性。但1913年美联储成立后,美国的银行开始开设海外分行,美联储还在纽约培育了商业承兑汇票市场。历史学家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称,到20世纪20年代末,美元已经超越英镑成为储备货币。
因此,任何国家要想发行占据主导地位的储备货币,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庞大的经济规模,以及具有深度、高度发达而开放的金融市场。中国满足第一个条件,但缺乏第二个条件。中国正在尝试改变这一状况。
人民币目前可以在中国以外14个地区进行交易。中国近25%的商品贸易是使用人民币支付的。外国投资者最高可以持有1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和债券。中国目前正在进行游说,希望人民币能被纳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
人民币距离成为真正的储备货币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SDR只在IMF内部使用,人民币纳入SDR基本是象征性的。正如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Eswar Prasad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在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可供持有的人民币资产方面,进展程度滞后于向这些投资者开放方面。
那些希望持有美元的央行可以从数万亿美元、交易非常便利而又安全的美国国债中选择。而这一点无论是欧元还是日圆都做不到,更别提人民币了,并且尚不清楚中国是否希望改变这一局面。外国投资者手中所持有的人民币越多,中国对其汇率及金融系统的控制就会越弱。近年来海外市场人民币持仓的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投资者在押注人民币升值,而一旦中国压低人民币汇率来提振出口,那么这些头寸就会被解除。
不过美国对此掉以轻心是不明智的。如果美国滥用其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力来追求狭隘的外交政策目标,那么可能是在鼓励私人投资者和国家来寻找替代货币,导致其影响力被削弱。
小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时期任职于美国财政部的萨拉特(Juan Zarate)表示,一旦人民币成为美元的替代货币,游戏规则将开始改变。萨拉特在财政部任职期间曾帮助落实金融制裁措施。
人民币要成为这个替代货币可能还需要许多年的时间。但如果中国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措施,那么幸运的天平就可能会倾斜。就像当年的英国和美国一样。(来源: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