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共每一代领导人都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试图留下自己的政治遗产。习近平上台两年后,人们预期的“习理论”终于浮出水面:“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5日,《人民日报》推出系列评论第一篇《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第一篇属于总论,接下来的四篇,是为“四个全面”各写一篇。
《人民日报》的社论,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造势之猛烈达到了习近平主政以来官媒追捧的新高。
《人民日报》的社论把“四个全面”形容为“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新华社的社评把“四个全面”称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继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
“四个全面”的概念是习近平在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以后在中央党校讲话等不同场合反复提到。在“两会”召开前夕,由《人民日报》牵头“全面推进”,引人注目。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个正式的宣示,宣告‘四个全面’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
在香港的中国时政评论员刘锐绍在接受BBC中文网电话采访时分析说,这实际上就是习近平在给他的“中国梦”做具体解释。
刘锐邵说,习近平一上台就提出“中国梦”,但“中国梦”文学语言多于政治纲领,很朦胧。而且,不同的人对“中国梦”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习近平经过两年多的酝酿,拿出一个“四个全面”,是试图把他的“梦”条理化、具体化,以便让大家做同一个梦。
但是,刘锐绍认为,从具体内容看,它与过去中共领导人提出的理论相比也没有太大的新意,“依法治国”“深化改革”等早已成了套话,习近平基本上是在延续每一代领导人都要提出一套政治理论以确立自己领袖地位的惯例做法。
许耀桐教授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则认为,习近平提出的理论很有新意,新就新在“全面”二字。
许耀桐教授说:“一方面是一种延续性,是对以往方向、路线的一脉相承,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没有另起炉灶,否定过去;另一方面,‘全面’并非轻描淡写,可有可无。‘全面’就是要覆盖面更广,不可能留有死角、达不到的地方,而且加强了力度深度广度。”
中国时政评论员刘锐绍认为,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阐述上,无论理论多么“全面”,也不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同。习近平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把他的“四个全面”付诸实践,并争取人民的认同。
但刘锐绍认为,至少是目前看,习近平很难做到。比如“全面从严治党”,反腐打下了周永康、薄熙来这样的大老虎,看似“从严治党”了,但他的“治党”是整肃政治反对派,并没有把共产党至于宪法之下。
再比如,“全面依法治国”,这个“法”是什么法?是确保共产党继续执政的法还是保障老百姓公民权利的法?
因此,刘锐绍说,“四个全面“能否成为习近平的政治遗产,关键要看他在今后如何实践他的理论。(来源: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