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记忆之五:走过牵牛花盛开的铁路去上学

人物名片:宋娓

祖籍汉阳,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后赴英国攻读MBA 和银行金融硕士。2003年移民定居新加坡,并创办新加坡第一份华文财经杂志《时代财智》。

小时候,我家离铁路很近,那是一条从汉阳火车站延伸出来的货运专用线。

我那时住的地方叫井岗村,东靠马路,西靠铁路。那条铁路,是我儿时上学的必走之路,走在上面也有特别的心情。上学时,一脚跨两格枕木赶时间;放学时,就一格一格地慢悠悠荡回家。

铁路边的风景随四季而变化。春天最美,白色和黄色的蝴蝶嬉戏在刚吐芽的野花丛中,柳树穿上了翠绿的新装,铁路边还生长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菜。

印象中,过铁路先要爬上大青石垒起的护堤,然后沿着小青石铁轨走上百米,再冲下一个小土坡。

翻过了铁路,上学还要穿过杨家湾。从铁路堤坝上远远望去,杨家湾几乎就是一片片红瓦黑瓦夹杂的简单平房,每家每户都不关门。我很享受走过的感觉,不仅能闻到每家门口飘出的不同气息,还能迅速扫视每个家庭的些微变化。

从家里步行到学校大概要半小时,没有捷径可走。走出一个村,再穿过两个湾子,差不多三四公里,这是一个七岁孩子当时用脚步认识周遭的范围。那时没有电话和手机,但是前后的湾子里发生什么事情,总能传到我们的耳朵。

我对走路有特别的情怀,直到现在仍喜欢以步代车,或许是出自儿时的经历。移居新加坡已逾十年,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城市国家,我偶尔会想念儿时走过的路。当时觉得那些带“村湾”的名字太土,与来自大武汉的武汉伢不符,现在却觉得这些地名超酷,比那些洋路名更有滋味,因为它们记录着我的过去。

新加坡四季如夏,我却更怀念儿时的夏天。尤其在那些踩着晨光上学的日子里,走过盛开着紫色牵牛花的铁路边,经过那些地面上未干的水迹,门口扫得干干净净的家家户户,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奋进感油然而生。

记者寻访:旧日小学前年已撤并 货运老铁路不再繁忙

宋娓孩提时居住的井岗村,现在是汉阳区翠微街车站社区的一部分。昨日,记者实地探访这条寄托着她无数念想的上学路。

进出井岗村的是一条水泥路,宽4米左右。64岁的方美珍婆婆说:“这条路过去是泥巴路,后来铺上了水泥,也拓宽了。”

这里的居民告知记者,30多年前,铁路两边一片田园风光,路边的田地里种有芝麻和蔬菜,野花、野菜随处可见。如今,宋娓上学必经道路两边的低矮平房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居民小区。

眼前,一条铁路线逶迤伸向远方,这正是宋娓儿时每天行走的那条铁路。

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相关人士介绍,这条货运专线已有60多年历史,它从汉阳火车站直通沌口的晨鸣汉阳纸业(原湖北省汉阳造纸厂)。原来晨鸣有两个厂,高峰时每天出货量达1000多吨,还有木浆及原材料辅料需要运进去。另外,两大自备电厂用煤,每天需一列专列运煤。所以,这条专用线曾经十分繁忙,一天要跑好几趟列车。由于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要求等原因,晨鸣汉阳纸厂一厂去年停产关闭,两大电厂也先后关闭了。现在只有二厂需进货出货,运煤专列也不用了,发车频次相比过去大幅下降。

宋娓过去读的小学叫五里新村小学,因为生源减少,前年已拆除了。当地的孩子们都进了教学条件和设施更好的车站路小学等学校就读。

居民们虽不认识宋娓,但这位海外乡亲居然还对家乡记忆这么深刻,他们都很好奇:“不知她现在回乡,是否还认得出儿时的上学路?”(记者李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