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民政部门公布了《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当中,就协议离婚的离婚冷静期规定为: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它还规定,在第一个三十天之后的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一同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没有前往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这一规定瞬间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冲上了热搜。有学者分析,这一举措是出于结婚率和生育率持续走低的担忧而出台的。反对者认为,离婚冷静期实际上前后有60天,这是人为给离婚设立障碍。同时,欠缺对长期遭受家暴女性的保护,令婚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离婚更难了。
《民法典》婚姻新规定中另一项惹人注意的改变是,放宽了结婚登记规定: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户口本,也不再需要前往户籍所在地登记 —— 显然,只要两人有身份证明,任何地方都可以登记结婚,果然是结婚更加方便了。有人在社交媒体调侃,婚姻法也采取宽进严出,想结婚的人可能更少了。
缺乏对遭家暴女性保护
就在这项离婚新规发布的前一周,一名男子因为在离婚冷静期当街杀害了妻子被广州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后,正式提出上诉。遇害女子的姐姐表示,妹妹常年遭受家暴,为了离婚和两个孩子,他们已经向行凶男子支付了40万。而行凶男子希望支付女方8万元,取得家属谅解,从死刑改判为死缓,遭到了受害者家人的拒绝。
有报道称,中国2.7亿个家庭中,30%的已婚女性曾遭受家庭暴力,平均遭到35次家暴后,受害者才会报警寻求帮助。许多人表示,直到现在,警方和法官中,都存在一种家暴属于家务事的意识,因而不按法律处理。甚至他们在调查和判决时也会引用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或是“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样陈腐观点,对家暴的实质缺乏理解,更别提同情和保护了。之前曾有一个案例,女方经常遭到家暴,一次,她被男方扔下楼梯导致瘫痪。但女方拿着视频证据申请离婚,法院依然不与判离。最后是社交媒体舆论压力下,法院才准予他们离婚。中国过往引发社交媒体关注的多个案例表明,家暴导致女方死亡,凶徒往往以家庭纠纷等理由辩护,并会获得轻判。
对这项新规定,有心理学家质疑,离婚冷静期究竟能不能达到冷静的目的,称“很多人在离婚压力下,变得更加敏感易怒,更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导致申请离婚女性的安全受到更大威胁”。这位心理学家还认为,离婚其实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尤其是协议离婚,不再需要冷静期。相反,结婚倒是可能是冲动行事,应该设立冷静期。上海一位曾姓律师在她的社交媒体上建议,婚姻冷静期规定应该对使用对象做进一步的细化,比如为家暴、赌博、吸毒等受害者做出特别规定,保护婚姻中的弱势一方的离婚自由。目前这几项新规定正在征求民众意见,她呼吁有更多人前往表达意见。
结婚容易离婚难?
过去十年间,中国结婚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据民政部2024年的统计,上半年登记结婚人数为323万对,而十年前这个数字是694万对,下降52%。同时,中国出生率和人口总数在过去十年也处于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在增加。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56万人,死亡人口为1,041万人,人口比上一年減少85万人 —— 这是中国六零年代大跃进导致大饥荒而造成人口下降之后,首次出现人口降低。而到了2023年,出生人口下降为902万,人口比上一年减少208万。有分析称,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养育成本高昂,以及年轻一代对婚姻制度的不信任等。在中国,婚姻是生育的先决条件,得到专上教育的女性增加,也推迟了妇女首次怀孕年纪。
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中国政府在此前实行了四十年计划生育,强制一胎化政策后,忽然意识到,人口下降带来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劳动力不足,因此希望出台措施,再次以政府控制的办法来促进人口增长。但这无疑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不是一两项规定可以解决的。一位年轻的网络视频博主更是直接表示,大家要认清这个规定的根本是要增加韭菜数量,因为结婚生子,最终目的是保护房地产,有人口有孩子才是购房最大动力。
中国的离婚自由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时间是1950年5月。时任全国妇联副部长的邓颖超在婚姻法讨论过程中表示,一方坚持离婚的应该判离,我主张这一条。她在讨论中进一步阐明:”我为什么主张不加条件,一方要离就可离呢?理由是中国长期停滞在封建社会,最受压迫的是妇女,婚姻问题上妇女所受的痛苦最深。早婚、老少婚、买卖婚姻、包办婚姻是普遍现象,所以,一方坚持要离就让离,主要根据广大妇女的利益提出。如加上很多条件,恰恰给有封建思想的干部一个控制和限制离婚自由的借口。”
但最终,因为反对无条件离婚的占了多数,第一部婚姻法最终条文是:“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区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调解无效时,亦准予离婚”另有一个资料显示,从1950年开始,连续3年有70000—80000女性因为争取婚姻自主而被杀和自杀的;而这些会以“病死、意外死亡、失踪、离家”等理由消失。可见,离婚自由是70多年前那么多女性以生命抗争的结果。(来源: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