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四川,旅游胜地(4)
六、神游武侯祠—君臣不分手
也许你还记得杜甫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所以,闻名遐迩的武侯祠在成都的位置可见一斑。尽管此次在四川呆的时间不长,但笔者倒是两游武侯祠。先还是从别人的介绍了解武侯祠,再随着笔者神游武侯祠吧。
雄伟的正门外景
武侯祠博物馆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诸葛亮殿
我比较喜欢的桃园三结义雕塑
去过武侯祠的人都知道,大门上书写的是“汉昭烈庙”,其原因就是这里本是纪念刘备的昭烈庙。在明初,蜀王以“君宜一体”为由,将诸葛亮的雕像搬进了这座昭烈庙。清代康熙十一年重建时,在庙中修筑了前后两殿,前殿祭刘备,后殿祭诸葛亮,此格局一直保留至现代。尽管庙名沿用“汉昭烈庙”,但老百姓都叫“武侯祠”。
赵云雕塑
张飞雕塑
武侯祠建于唐,主题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 至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一进大门,浓荫从中,矗立着六块石碑,其中最大一块为“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被称为“三绝碑”。古式的草庭里存放这“空城计”弹用的古琴,亭周提满名句。步入二门,是一座气势雄伟、宽敞的殿堂,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祭的是他的孙子刘谌。有读者可能会问,怎么刘备儿子刘禅没有位置?据说,由于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雕塑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后来就没有再塑。在两偏殿内,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东西两廊分配有文臣、武将各14尊。走刘备殿,穿过挂有“武侯祠”匾额的过厅,诸葛亮殿就在眼前。殿内供有诸葛亮的贴金 泥塑坐像,羽扇纶巾,神态儒雅,“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的威严自生。在诸葛亮身后,左侧为其子诸葛瞻,蜀亡时死守绵竹,右侧是与父同赴国难的诸葛亮孙子诸葛尚。大殿后侧有许多石刻,东壁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西壁是宋代名将岳飞所书《出师表》。
诸葛亮雕塑
这个孔明苑好像是扩充以后的景点
在新近添加的孔明苑,众多许愿丝带成为一景。据在附近的景点介绍所言,武侯祠的许愿丝带功能强大,几乎适合所有人。首先是姻缘带:相传很久以前,白蛇为了一段前年姻缘,在白龙洞 修炼成仙,她带着姻缘带前往西湖历经磨难,终与许仙结成眷侣,成为传世佳话。其次招财带:传说她乃武财神关羽随身佩戴之物,即(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晋宝、招财使者邓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传司迎祥纳福。后来民间商贾认为五财神佩戴之物与四位财神有关,故民间都有供奉关公神像,因而象征吉祥和财富。接着是健康带:寓意着健康吉祥之意。话说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亦是养身的实践家。相传她活到141岁才仙游,百余岁时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聪明豁达长寿者的代表。还有平安带:普贤菩萨的象征物,是属龙、属蛇人的本命佛,他以智导行、以行带智、智行并进,完成求愿者的愿望,使你成为普贤菩萨默默的守护人,实现你最大的愿望。甚至有辟邪带:相传东汉时,人们常以龙龟为辟邪物,已见有龟形炉灶、龟形水壶等文物问世,尤其外形为龙头龟身,更为珍惜,相传龙头龟身为龙生九子之一。具有龙与龟两种灵兽之特性,龙应用于风水上有贵人相助,制白虎(小人)。 前面已经说到,尽管在成都呆的时间很短,但笔者两次神游武侯祠。第一次是在到达成都后的第二天,因为要等待联合采访团的其他成员,上午正好有时间,而且所住旅馆离武侯祠不是太远,所以就独自打车前往。购票之后(票价60元),我就照着旅游指南往里走。也就是看到上面所谈及的东西,基本上没有漏掉。但我觉得最大的收获,还是认识了刘云路先生。
很有人气的许愿丝
现场飞毫,为笔者写联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武侯祠深处,有一处字画销售店。旁边是让游客穿古装照相的服务处,门庭若市,生意很好。而字画销售处,只有一个老先生独自在挥毫字乐。笔者走进服务处,没有惊动老先生,只是静静地观赏他的形态与墙上所挂的对联。对于书法,笔者只是爱好,但不能算专业评价,但看到这里的对联,笔者马上有购买的欲望。 笔者喜欢的原因有二,其一笔法功力不错,其二,对联内涵丰富,可以育人。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毫不犹豫买了两副对联(其实后面吃苦不少,因为对联太长,不能装入行李箱!)闲聊中,我知道书法家是刘云路先生,号归尘。在顺手操起介绍他的传单中获知,刘先生是中华诗书画印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院、中国书法界联合会会员。刘先生自小酷爱书法,数十载耕耘不止,特别在汉碑 上狠下功夫,并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力求创新。将篆、隶、楷、行等书体融入其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风格,雅俗共赏。
热情与笔者合影留念
更为特别的是,刘先生常用自撰人生感悟诗文的作品与大众分享,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刘先生的作品已经在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韩及东南亚的收藏家的好评与收藏。刘先生的作品已经在广安邓小平纪念馆收藏,并被《中国书画艺术大典》收录。刘先生的汉字艺术创意作品《猫》、《道》、《佛》、《狼》、《舍得》、《船•一帆风顺》等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版权保护。 正如刘先生在他自己的新浪博客上所言,他的行为方式体现在:逢水扬帆,遇山则攀,独行我路,笑傲雄关。在书法上,刘先生自认为多为传承创新/高调行事、与人为善、名利戒贪、心中有恕、道法自然。在为人原则上,刘先生则强调和气、克制、低调做人。
关羽雕塑
买卖成交之后,笔者与刘先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深切感受到刘先生的这种风范。当刘先生得知笔者是从加拿大远道而来时,执意现场挥毫,让笔者挑选最中意的对联。恭敬不如从命,为自勉笔者挑选了他的一幅生活体验联,“能受天磨是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刘先生热心而作,并与笔者合影留念。
刘备雕塑
第二次参观武侯祠,笔者是随联合采访团去的。由东道主安排,管理处安排导游给我们讲解。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员只能给大家在几个主要景点作详细说明,正好是给我首次游玩后的补充。最大的收获是对流传很广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笔者原来计划与刘老先生再次打招呼,未果,留下一丝遗憾。
七、旅游四川—今日更明媚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联合采访团重点亲历以上所介绍的成都市区景点。10月15日下午,也就是大家游玩武侯祠之后,整个采访团一行应邀与四川省旅游局领导举行座谈。在座谈中,省旅游局市场处负责人向联合采访团一行介绍了四川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及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联合采访团就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发掘旅游资源内涵,提升亮点;完善管理手段,与世界接轨;增强游客互动,体验乐趣等。省旅游局长郝康理先生对联合采访团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就在海外华文媒体上如何推广进行了探讨。
在座谈会上,大家对几天来亲身体验四川的旅游,感受颇多。代表团诸位纷纷发言,为四川旅游发展献计献策。大家在充分肯定四川政府在旅游景点或遗迹规划方面所作的天量工作,同时大家建议在文化旅游上挖掘更多更好的潜力。比方说,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形成于明末清初,是在本地车灯戏的基础上吸收融会各地声腔产生而成的新剧种。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座谈会现场
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可见文化魅力之一。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的基础上,吸收融会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戏”。川戏为世人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名戏《白蛇传-金山寺》在国内外流传甚广。变脸、喷火、水袖、开慧眼、藏刀、托举是川戏里绝活,其中变脸、喷火更是独树一帜,神奇的脸谱艺术展现川剧文化的神秘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川菜这一“吃”文化的影响力还可大有作为。吃在中国,味在四川,天下美食在成都。川菜是中国著名的地方菜肴之一,它与粤菜、鲁菜、淮扬菜共同组成中国四大菜系,历史久远,地方风味极为浓郁。而成都的川菜历来有“川菜正宗”一说。川菜始于秦汉,历经千年发展,迄今约有3000多个品种,名菜有300多种。传统名菜,如“回锅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风行全球。
晚宴现场,高潮迭起
川菜的风味大致概括为:清鲜与醇浓并重,以清鲜见长、广集民间风味,以麻辣味兼备著称,讲究色、香、味、形,尤其突出一个“味”字,故饮食业专家对川菜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评价。在中国几大菜系中,川菜味别之多,是无与伦比的。鱼香、家常、怪味、麻辣等二十多种风味各异的复合味型构成川菜菜肴中品种变化多端、滋味浓淡相宜的独到风味。
吃过的菜,竟忘了名字
最后,富有四川特色的手工艺品也是天下一绝。最为有名的可能算是蜀锦吧!锦是古代丝绸产品中最高工艺水平的代表,“织彩为文曰锦”,它既有一定的图案花纹,又有丰富的色彩,是文彩并茂的高级染织工艺品。云锦、蜀锦、宋锦和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其中蜀锦以其工艺精湛,图案华美,被推为“四大名锦”之首。蜀锦兴于战国而盛于汉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与源于本土的道教文化,与三国文化、青铜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成都的城市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除了蜀锦,四川拿得出手的工艺品还有很多可以罗列,比方说,与蜀锦并列的“蜀绣”,是“蜀中之宝”之一;另外,漆器、瓷胎竹编、金银制品、桂陶等也是享有盛名的,等待游客的欣赏与拥抱。
本次联合采访团一行在四川的所有活动得到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的热情领导和组织,社长邹辉、副社长樊国防、主任王哲、专业摄影记者刘忠俊等几乎一路陪同,精心照顾,让大家感动不已。特别在此鸣谢的是,在本次《行走中国》一文中,大量图片由刘忠俊先生提供,在此表示诚挚谢意。从10月15日开始,按照计划,笔者乘坐中新社安排的中巴,转移至重庆,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海外华文媒体论坛”。所以,从下一部分开始,笔者的笔墨将以重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