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說(1203):中國外交政策的探討

在美蘇兩大集團對抗的年代,中國成為美國拉攏的對象。在同一時期,中蘇關係也十分緊張,中國希望尋求美國的支持來抗衡蘇聯。這是促成「乒乓外交」的歴史背景,為中美關係破冰,打開中美在1979年建交之門,繼而創造中國在2001年底加入世貿組織的機會。

總括來說,這些發展都基於兩國不同利益的考量,各取所需,但主導權仍操於美國之手。國弱無外交,由古至今沒有改變。中國只能在可以容忍的空間和美國相處,鄧小平提倡「韜光養晦」的對外政策,就出於現實的考慮。

中國在加入世貿之後的迅速發展,無論在經濟的領域,國防的力量,科技的研發,都遠出美國人所能想像的水平,他們開始感覺到中國的威脅,積極防範,令到中美關係一轉直下,接近互不相讓的邊緣。所謂「戰狼外交」是跟隨著這個形勢而出現,和美國針鋒相對。這牽涉到貿易爭端,台灣問題,南海問題。

中國的強大引來美國的不安,對中國處處為難,因為她不能容忍任何國家和她具有對等的力量(也包括具有這個可能的潛力),可以和她平起平坐。回顧一下八零年代的日本,就因為在半導體的領域上超越美國,及對美國巨大的貿易出超,被美國利用「廣場協議」大力還擊,經濟從此一落千丈。美國在目的達到之後才開始與日本逐漸修好。有史爲鑑,中國應否重新審視對美強硬政策之利弊?

當年的日本與今天的中國,在國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日本的國防需要依賴美國,並非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的國防力量對保衛疆土有餘,具有安全的保障。中國的經濟有強大的內銷市場支持,也有眾多國際市場可彌補出口美國的損失。如果美國仍然持著趾高氣揚的態度,敢對中國叫板,中國大可以奉陪到底。兩敗俱傷,是必然的結果。

所以,化敵為友仍然是外交政策的最佳選擇,如何付諸行動,是中國領導人當前面對最大的挑戰。(2023/10/30)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