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中国政治局年中会议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后对外发布的消息提到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其中一句“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尤其引起关注,被认为是对房地产行业松绑的信号。会议之后第二天,中国A股和港股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尤其是地产,连涨三天,重点企业单日涨幅甚至超过20%。为什么政治局会议上,一些言语不详的表态会对经济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中国的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哪些选项?

政策工具箱里都有什么
作为中共最高决策机关, 政治局会议后发布的公报通常用语都比较空泛,随后国务院等部门会将其作为指导性文件,出台具体执行措施,这些措施会被媒体冠以“国十条”、“国八条”之类的称呼。值得注意的是,似乎中国的政治机器在此前已经在为经济刺激政策预热了,一个月前,《华尔街日报》就爆料中国正在研究“重大刺激措施”,彼时市场将信将疑,并没有什么大的反应。

当此次政治局会议的用语中包括“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似乎确实有强刺激的倾向,股市随即应声上涨。具体而言,财政政策上,会议的表述只提了减税降费,这延续了上任总理李克强时代的风格。换言之,政府动用行政力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变相使资金注入经济,刺激经济发展。货币政策上,继续“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货币政策,主要指的是通过调整银行间拆借利率和准备金率,来调整市场上资金成本,如果降低上述利率,那么鼓励借贷,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对此,安邦智库向BBC中文表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调没有变,但在政策的力度和精准度上有更高要求,确立了政策储备要着眼于逆周期调节,这也是承认了今年中国经济的恢复不会顺利,与前述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相呼应。“目前为止,服务业和消费一直是经济复苏的推动力。”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辛怡然向BBC中文表示,为了帮助保持国内消费复苏的势头,中央政治局强调支持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这是继上周发改委宣布支持汽车和电子产品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之后的又一举措。2008年金融危机后,扩大消费也在政府的工具箱中,当年推出了“家电下乡”政策,用财政资金补贴农村居民购买家电。但是期间也出现骗取补贴的事件。

工具箱里还有一项重要刺激手段,本次会议也有提及——基础设施建设。辛怡然表示,基础设施投资将继续成为支持经济复苏的关键支柱,刺激的方法就是加快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将进一步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今年上半年,新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达到 21.7万亿元人民币,约占今年额度的57%,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发行速度有所放缓,去年指导地方政府在 6月前完成发行,并在 8月前发放资金。总体而言,辛怡然表示,政治局会议保持支持的基调,有助于为经济复苏提供一些支持,也可能会对市场情绪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尽管如此,如果不采取大水漫灌的措施,预计今年的经济复苏将保持渐进的步伐,GDP增长率可能达到5.3%。

房地产苦日子过去了?
相比于上述几项政策,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表述引起了更为直接的反响。“对于地产人来说,说了什么不重要,没说什么太重要了。”一位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高管向BBC中文表示,没看见“房住不炒”就放心了,“虽然头顶的乌云还没走,但起码心里的石头可以暂时放下,未来几个月日子能好过点。”

如果仔细看一下中国经济上半年的数据,不难发现经济放缓的症结在哪。出口、投资和消费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是外需,上半年,中国在出口上表现糟糕,为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6%。但外需不由中国政府做主,也就难以调控。而投资和消费构成内需。上半年消费表现亮眼,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那么需要调控的主要就是投资,进一步划分可以看到,政府主导能力最强的基建投资,上半年增长已经达到7.2%;但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

三驾马车中,出口难以刺激,消费不太用刺激,投资之中的基建已经受到强刺激了,就剩房地产投资,不仅当前萎靡不振,而且一旦刺激起来将对经济拉动效应明显。房地产上游有建材、化工、钢铁、工程机械,下游家电、家具、装修等,涉及行业多,成为拉动中国内需的关键。由此,问题的关键都集中到房地产领域。

上述房企高管提到的“房住不炒”,首次出现在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原话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而真正有力监管楼市的措施出现在2020年,尤其是当年8月提出对重点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深刻改变了几乎所有中国房企的生存状况,包括恒大在内的房企刹住了疯狂扩张的步伐,也背上了令人瞠目的巨额债务。此后“房住不炒”几乎变为一个当代成语,代表政府对楼市最强力的监管。

汇丰银行全球研究发给BBC中文的报告称,与 4 月份的会议不同,这次会议没有提及“房住不炒”。相反却承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这可能意味着对房地产行业更多的支持,这与过去几周政府机构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是一致的。“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对金融风险保持谨慎,但他们可能会提供进一步的政策支持,以稳定房地产行业,”上述报告称。在此次政治局会议前,房地产行业还在持续走低。7 月份前三周,30个主要城市的新房销售量同比下降32%。

信心与黄金
那么房地产企业的苦日子要过去了吗?上述房企高管不这么认为。 他表示,“债务问题还是焦头烂额,没有到庆祝的时候,我想很多房企到现在也还没有信心能挺过难关。以前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现在是没有黄金,更没信心。”信心与黄金的比喻来自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中国沿海出现外贸工厂的“倒闭潮”。时任总理温家宝在纽约的一次演讲中称,“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随后,中国出台规模庞大的“四万亿”计划,虽然带来强大的副作用,但快速拉动经济。

但不同的是,2008年的信心不足,主要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经济刺激和欧美等国的复苏,信心也快速回升。这一轮的房企信心不足,“是对内部环境的担忧”,上述高管称,他们在内部开会时讨论过一个问题,“长远来看,这个生意还做不做得下去?”过去三年,中国对教育、地产、互联网等行业接连实施严厉的监管政策,使不少企业突然陷入困境。支持者称,这是从“野蛮生长”到“建构秩序”的过程,这些行业已经发展到对社会产生负面效应,强监管使为了更健康有序的发展。反对者则称,即便如此,突如其来“一刀切”政策,使民营企业家对经商环境的稳定性产生怀疑,深刻打击了他们对市场经济制度的信心。

而这种怀疑是深埋于中国企业家内心——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的改革路径左右摇摆,今日还是“知名企业家”,明日却可能因“投机倒把罪”入狱。“现在或许还需要一场‘南方谈话’。”上述高管感慨。安邦智库分析,这次会议承认了内需不足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那么今后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和调整,都将会围绕需求不足来设计和执行。扩大内需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建立在收入增长基础上的居民消费信心,二是建立在民营企业顺畅发展基础上的企业信心。“但是,这两方面信心向下的趋势已经形成,要改变这种趋势,有效恢复居民与民营企业的信心,可能还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信心还有可能出现反复,这就要看政府部门是否能够坚持既定的政策调整,坚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