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未见缓和迹象,每日新增确诊个案仍有数万宗。在死亡个案中,许多是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推出多项措施应对疫情,但对于全民检测她表示仍在规划,不是优先工作。专家对BBC中文指出,在疫情急剧爆发阶段,新建医疗设施、进行全民检测以及注射疫苗等措施仍然有效。
抗疫措施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3月9日出席记者会交代抗疫进展,她称政府现阶段应对疫情的工作重点是减少死亡、重症及感染,将提升医院收治新冠患者的能力,伊利沙伯医院将会转为专门收治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林郑月娥表示,会加强支援院舍,部分院舍会采取闭环式管理,争取3月18日完成为全港安老院舍院友接种第一针新冠疫苗。她还表示将增加更多长者患者社区隔离和暂托设施,从内地输入治疗人员。不过对于此前引起热议的全民检测,林郑月娥称,仍在规划研究何时实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暂时不是优先工作。
林郑月娥还表示,现阶段争论“共存”还是“清零”无意义,但她强调特区政府一定不会用“躺平”态度处理疫情,不会因为感染个案多而不作为。目前,香港第五波疫情每日新增确诊仍在以数万宗的速度增长,引起了北京的高度关注。截至3月8日,香港累计死亡个案共有2578宗,其中许多是没有接种疫苗的长者。
据新华社报道,3月6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参加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联组会时称,当前香港疫情形势严峻,特区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全力支持,确保物资供应,加强医疗救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新闻发言人陈勇引述韩正称,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关注香港疫情,形容“关键的关键”是采取有力果断的措施,减少病亡率。
中国中央援港防控专家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3月7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香港抗疫工作应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同时分阶段落实这一目标,当前应集中医疗资源,优先实现“减少感染、减少重症、减少死亡”的目标。“香港不能选择躺平,如果躺平,危害无穷。我们必须要和新冠病毒斗争,要控制它,切断它的传播,尽最大可能保护生命。”梁万年说。
香港政府专家顾问、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早前表示,忧虑在第五波疫情下,长者要付出很大代价,出现高死亡率。他称,为院舍长者接种新冠疫苗的最好时机已过,但仍要继续推动。袁国勇认为,除了院舍主管及长者家人不赞成长者打疫苗外,长者本身因忧虑副作用而未必想接种,称院舍疫苗接种计划困难重重。
措施会有效果吗?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对BBC中文表示,目前新建医疗设施,重点收治无症状或轻症患者的措施仍然是有效的,有助于减轻原有的医疗设施的压力,总体上降低死亡率。他认为,全民检测也会有效果,“全民检测即使会有较高阳性率,但至少可以通过识别感染者,减少其与未感染人群的接触。疫情至今各国的数据表明,感染新冠者中大约半数是无症状。而这些无症状者传播给中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会同样导致重症。”
在减少重症和死亡率方面,陈希指出,采用抗病毒药物如辉瑞的Paxlovid,尤其是在症状出现的头五天内服用,将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这也再次说明检测的重要,越早发现,抗病毒药的使用越有效。”另外,陈希也表示,即使疫情已经大面积爆发,现在接种疫苗仍然有作用。
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数据,目前香港有超过90%的人口接种了第一剂疫苗,接种第二剂的达78.4%。但长者的接种率较低,在年龄80岁以上的人群中,只有31%的人接种了第二剂疫苗。“虽然产生完全的抗体时间是在一个月以后,不能立即有助于防疫这一轮奥密克戎传播,然而第一针后产生部分的抗体也有助于减少重症。”陈希说,“此外,奥密克戎不会是新冠病毒的最后一个变种。将来的变种很大几率会传播更快,更难防范,今天的接种也是为了防范将来的新变种。最后,对于不幸感染获得了免疫的群体,自然免疫的有效性会随时间衰减,再施打疫苗会起到加强免疫力的作用。”
陈希还表示,长者不需要为疫苗的副作用担心。“科兴疫苗采用的是灭活疫苗技术,已在预防世界各国的过往传染病中被广泛使用,技术成熟度和安全性高,在广泛人群中副作用很小。”他说,“复必泰疫苗虽然是采用较新的mRNA技术,但经过此次新冠疫情下全球的试验和施打,被大量临床数据证明副作用很小,也不必担心副作用。”但他指出,对科兴疫苗主要的担心是预防新冠病毒新变种的有效性不高。“根据多国试验数据表明,前两剂已接种科兴疫苗者,第三针加强针应考虑混打采用其他技术的疫苗,比如复必泰mRNA疫苗,以加强获得的抗体。”
另外,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3月7日接受电台访问时表示,目前应重点为70岁以上长者接种复必泰疫苗,有助短时间内令死亡个案“断崖式”下降。他说,参考澳洲及英国数据,长者打一针复必泰疫苗后,免疫反应来得很快,打完第一针后最快一星期后已有明显效果。陈希建议,香港政府可以采取一些经济手段鼓励长者接种疫苗,如抽奖或给予面向所有接种者的普遍的现金或实物奖励。(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