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士纪念碑前

站在巍峨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我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原称作黄安的这个湖北红安县,曾是中国革命的一把熊熊火炬。在烈士纪念碑的背后,刻着一段革命歌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红安县是一座革命的县、英雄的县。在金光闪闪的中国革命史册上,红安县有的诸多令人感慨万分的第一:第一个将军县,第一个被誉为列宁镇的七里坪长胜街(红四军司令部等遗址),第一个革命法庭,第一家苏维埃银行,第一家苏区食堂,第一所列宁小学,第一家苏维埃工会,第一架红军飞机……以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闻名的红安县,出了李先念、董必武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223位将军,其中本土将军143位。

一旁松柏环绕的革命烈士纪念墙,像展开的两页大书,记录着革命烈士们的英名。红安县为中国革命献出14万英雄儿女,占全县人口的二分之一。14万人哪–我国西藏阿里地区,总共才4万人。西欧的国中之国梵蒂冈,全国仅有756人。无需回溯当年革命战争那一场场拼杀是多么英勇悲壮,这些鲜血凝成的数字,已经告诉世人那种浴血奋战是何等惨烈!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革命烈士纪念墙上,留下姓名的仅有22,552人!

在河北灵丘县西南的白崖合乡千年古隘平型关,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歼灭日寇辎重部队1,000余人,取得了中国出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我站在主战场乔沟,望着两边都是悬崖峭壁的蟒蛇似的沟道,就是在这样对我军十分有利的地形下,八路军出乎意料地冒雨埋伏,夹击日寇,八路军的伤亡也近700人。一说1,000余人,敌我双方1:1持平。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然而,在平型关革命英烈碑上,留下姓名的仅有137人!

那些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英雄儿女,竟然连自己一个姓名也没有留下,这是多么令人辛酸悲痛的历史现实……献身的英雄儿女,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啊!

他们也有战友,战友该到哪里去追思自己生死并肩的兄弟?他们也有父母,父母该到哪里去看望自己至亲骨肉的英灵?他们也有妻子儿女,妻子儿女该去哪里祭拜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我们的军队里,不是有党的基层组织吗?不是有指导员、政委等政工干部吗?一场场血战之后,他们在怀中的小本本上,能记下一个个冲杀的胜利,能记下一件件胜利的斩获,为什么就没有记下烈士的英名呢?

当然,我们悼念、追思、祭拜那些为共和国献身的英雄儿女,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汉白玉切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是全国人民英雄的集大成的象征。我以为,在英雄献身的地方,更需要有一座刻满烈士姓名的纪念堂或者英烈碑!(文/吴树民,2016年12月12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