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怀念苏联的人没有良心,”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0年说过的一句名言。这只是上半句。他紧接着又说:“想回到苏联的人没有脑子。”
普京素来不以掌管经济而着称。但在上个月末苏联解体25周年之际,他的这两句名言却简明扼要地点破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实验的结果。这场历史实验便是,把两个莫斯科的专制政权放进艰难的实验环境中:一个采用国家运作的社会主义,另一个采用权贵资本主义,各自面对一系列的震荡,诸如低油价、海外军事行动的巨大耗费、对抗西方的身份,以及行政指令凌驾于市场而造成的疲软经济。然后等上几年,看哪个政权能笑到最后。现在看来,结果越来越明显。
上述一系列困难局面,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苏联曾遭遇过,而后便迅速土崩瓦解。但如今面对类似困难,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政府不仅没有轰然倒下,反而愈发有欣欣向荣的面貌。二者的命运之所以天差地别,一个最重要原因的就是,普京能够一心一意地坚守他保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在无需获得民众认可的情况下强制推行紧缩措施。
要想理解为何今日俄罗斯与彼时苏联命运不同,首先必须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准确判断。现今的西方人在解释苏联垮台原因时会说,是因为他们的计划经济体制行不通。他们只说对了一半。
没错,苏联体制不仅浪费资源,扼杀创新,而且民众生活改善困难。但集中的计划经济也有一大好处,那就是这种经济形式可以满足苏共党内精英集团的利益。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计划经济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军队和令人生畏的核武器库,来满足利益群体的需求。可能,对于当时苏联的普通厂矿职工来说,忍受低效的经济和低劣的生活质量去服务党内精英或许并不公平,但对苏共高层来说却十分受用。
1985年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上台时,没人料到会发生巨变。当时,虽然苏联二战后的繁荣已成过去式,经济不再高歌猛进,但财政预算仍保持平衡,工厂生产正常运转,民众虽然有怨气但依然默默承受。
然而短短四年后,经济停滞就演变成了危机。到1989年,苏联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已达到10%。为了推动经济再次增长,戈尔巴乔夫意识到,必须提高经济效率。这想法是没错。但是,苏联过去的那种斯大林式的工业体制造成了一大恶果:繁殖出了这样一个群体,生产效率低下反而能让他们获益,还让他们具备了阻挠改革的政治实力。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企业大多由公共财政补贴;苏联的集体农场产量长期低于国际标准,却总是要求政府提供更多资金去购买不必要的化肥和拖拉机。可是,政府要想砍除这些工农拨款却几乎毫无可能:因为这些工农业主正是主导着苏共利益的群体。
这种工业化体系的设计师是斯大林,他当时之所以没太遇到来自经济利益集团的阻力,是因为他不介意对数以千计的“人民公敌”大开杀戒。而戈尔巴乔夫则不愿动用侩子手来刺激经济。相反,他选择了采用宽松的财政政策,并给工业和农业巨头许诺继续提供大量补贴,以换取他们对市场化的许可。
这其实是一场赌博。戈尔巴乔夫赌的是,减少中央计划经济的比重并实施赤字财政,来推动经济增长。但由于苏联从债市融资的渠道有限,所以他只能靠印钞来解决赤字飙升导致的预算严重失衡问题。结果,货币供应增加,卢布暴跌。然而,当时的物价又是由行政命令控制,无法适应新的货币状况。于是,市场停止结算,生产遭遇瓶颈,物资出现短缺。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人不得不排起长队来买面包和牛奶了。苏联的企业,能到黑市中交易的都去黑市了,不能在黑市交易的则只能破产倒闭。到1989年,苏联经济大踏步走向衰退,黑市物价暴涨。到1991年,苏联经济崩溃,克里姆林宫失去了对税收和财政支出的控制。苏联很快分崩离析。
苏联经济进入寒冬之时,普京还是克格勃(KGB)驻东德德累斯顿的一名特工。他感受到了苏维埃帝国衰亡的寒意,发誓不再让这样的灾难重现。他从中学到了很重要的一课,即要避免大量赤字和高通胀。
1999年上台以来,普京一直有意实行保守的宏观经济政策。这让他成功度过了许多观察家眼中会让俄罗斯覆灭的危机。2014年中期,油价开始一泻千里,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受到西方金融制裁。但普京仍能岿然不动。
苏联当年因为预算赤字爆炸性增长和印钞融资而自毁前程。如今站在相似的历史十字路口,俄罗斯推行了一项积极的紧缩计划,大幅削减社会福利和养老金支出以平衡预算。俄罗斯央行已将利率上调至两位数水平,将通胀率压低至6%。对新兴市场来说,这是个相当不错的通胀率。克里姆林宫今年的预算赤字将略高于GDP的3%,尽管油价只有两年前的一半,要知道在从其那,石油收入能为俄罗斯的国家财政贡献半壁江山。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该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还不到20%。相比起来,美联储的数据显示,美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75%。
普京在财政方面的保守态度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他治下的俄罗斯经济的抗压性能有如此强韧。虽然受到西方社会的金融制裁,但俄罗斯企业巨鳄仍能持续不断地吸引到外资。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但俄罗斯石油产量却能处于后苏联时代的高位。俄罗斯军方在乌克兰和叙利亚卷入战争,俄罗斯经济却重新迎来增长。尽管其所处的环境与当年苏联“遇难”的环境很是相似,但克里姆林宫却已掌握了在国内外部署权力所需的资源。
当然,我们不应夸大俄罗斯的经济成就。普京没收了竞争对手的资产,容忍着罕见的贪污腐败,并让投资者望风而逃。而今,政府之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比普京刚上台时要大得多,这只手提供的不是健康或教育等有益民生的服务,而是垄断石油生产,为他的权贵圈子提供资金。俄罗斯民众的工资在21世纪头10年增长迅速,但之后便逐渐放缓,甚至出现了倒退。
不过在事关普京政权命脉的经济问题上,各项指标则好看得多。在稳定宏观经济的护航下,俄罗斯安享了15年的相对繁荣。莫斯科没有大张旗鼓地举行苏联解体25周年纪念活动。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愿提起苏联消亡的旧事,普京也决心不让俄罗斯重蹈覆辙。(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