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正习惯于无人驾驶汽车,那么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呢?“它们是完全可能的,”洛塔尔•克里斯尊(Lothar Kriszun)说。身为德国农业机械公司Claas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尊是大型机械专家,他所在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农机制造商之一。
他站在德国北部哈塞温克尔(Harsewinkel)的一个庞大厂区。在大多数时间里,这里的生产线每天下线40台收割机和相关的农用机械。每一台的售价高达65万欧元,由5万个部件组成–包括大约30个测量从温度到收割率等各种指标的传感器。自动驾驶收割机要成为现实,这些传感器、数据通信和数字控制至关重要。
Claas是将新技术嫁接到制造业务的一批德国中等规模私有企业(即所谓Mittelstand)之一。处于中心地位的是物联网(通过数据网络将智能产品和机器连接起来)和相关的“工业4.0”概念(对从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制造业技术进行数字化)。
Mittelstand(德国中小型企业,通常是家族企业,往往精于制造业)是全球市场的领军者。它们约占德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它们的特点是放眼长远和具备韧性–这得益于这些企业传统上会避免负债或者偏离核心专业领域。它们被援引为德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相对未受损害的原因之一。现在,它们正勇敢面对技术挑战。
在把物联网用于制造业方面,全球各地的中型企业正取得进展。在日本,挖掘机制造商小松(Komatsu)经营的工厂从客户使用中的挖掘机接收数据,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瑞典工业集团山特维克(Sandvik)使用传感器技术监测从海上钻机到岩石破碎机等远程设备。
但大多数专家相信,拥有创新历史和数十年经验的德国中型企业处于领先地位。在波恩工作的顾问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研究德国中小型企业达30年,他表示,这些企业“非常严肃地对待……工业4.0”。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斯图加特办公室的艾克•海德曼(Ailke Heidemann)表示,拥有机械工程背景的德国中小型企业正“加紧招募它们需要的数字化和数据领域专家”。
以下是3个正跨入工业新时代的德国中小型企业的例子–每一个都是家族企业,并拥有超过100年的历史。
数字化农业
Claas的克里斯尊表示,在该公司全球各地逾1.1万名员工中,300名软件工程师是最重要的员工。“我们看到了很多(电子和软件方面的)机会,5年前这些机会还不存在,”他说。
该公司投入200万欧元开发通过卫星网络将信息从田间作业的收割机自动传输到农民或者数千公里以外的谷物专家那里的方法,从而把许多工厂中常见的连续远程监测带到农场。
该公司开发了一款智能手机应用,联合收割机的操作者可以利用这款应用辅助机器控制,或者了解如何更好地操作机器–甚至让这些机器自行运作。克里斯尊指出,这家有着103年历史的公司已经习惯改变。
“一直以来我们不得不适应很多东西,因此(就接受新的数字化创意而言)我们并没有真正做什么非常新的事情。”
数据服务
创建于1874年的欧洲第二大中央供暖锅炉制造商Vaillant拥有1.2万名雇员,其中三分之一在服务端工作,承担着维护和修理等工作。该公司每年生产的200万台锅炉中,有越多越大比例的锅炉配备了通信系统,让机器或者人能够远程监测锅炉的运行。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卡斯滕•福格特伦德(Carsten Voigtländer)表示,这意味着Vaillant能够考虑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服务。这家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吸收并分析锅炉产生的海量数据,然后利用它们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比过去更好的操控设备的方式,同时分析能源使用等因素,”福格特伦德说。
慕尼黑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的菲利普•洛伊蒂格尔(Philipp Leutiger)说,Vaillant的做法对于德国中小型企业是典型的。就如许多此类企业处于“硬件缝隙市场”一样,他说一些企业将开辟“服务缝隙市场”,往往基于它们的专有软件。
联网工具
Knipex公司专业制造钳子,每年生产逾1,200万把800种不同型号的钳子,几乎所有这些钳子都是在该公司位于伍珀塔尔(Wuppertal)、雇佣了1000名员工的总部生产的。
首席执行官拉尔夫•普奇(Ralf Putsch)说,这家拥有134年历史的企业运用了从新式合金到改进工具操控方式等各种策略,以创建竞争优势。
普奇强调,该公司在生产中使用公司自建的锻造和磨削机床。“如果我们依赖对任何人都开放的生产方法,我看不出我们该如何进行创新和差异化,”他说。
Knipex位于德国东部的子公司开发的一种方法是把钳子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使航空航天电工等安全关键行业的技术专家能够监控所施加的力。普奇的公司投入了20万欧元对这项技术进行研究。
最近的一次硅谷之行让他得到了启发,他说:“营造一个愿意接纳新思维的环境很重要。”(转载自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