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孙有庭先生的山水画
吾师孙有庭先生,字大厚,号砚田野老,斋名:天外堂,先生专事书画,不求闻达,质朴清雅、言行得体,不仅是一个典型的教书先生,而且是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中的弄潮者。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在“游山玩水”。从北宋的巨嶂山水、南宋的诗意山水、元人的逸笔山水、今人的符号山水中,一步步地探寻着山水精神。
一、中国山水画与诗词的关系
1、孙有庭先生认为:”中国山水画在汉初见端倪,于魏晋南北朝时独立发展,到唐代步入青年期,成熟于五代宋初。至此,确立了完备的典范画法。作画内容从清绿山水经水墨山水到巨嶂雄峰,代表作主要有顾恺之的《庐山图》、张志和的《渔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临流独坐图》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家既是画家又是诗人。《渔歌》就是张志和根据颜鲁公赠他的《渔歌》的诗意和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创作的,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情趣。
2、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意境
孙有庭先生在九十年代初漫谈山水画时,认为:”山水画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指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作为双重意义的范畴,既是审美要求,也是创作法则。山水画中的“缘物寄情、寓情于境”,简单地说就是要求画面表现情、境、意、趣,使意与境相互交融,合二为一,是客观世界的景与主观世界的情相统一的产物。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是表现人对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的一面,画的花、鸟将会成为标本,风景也会缺乏情趣。在诗词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于“人”只字未提,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四句,首二句写景,末二句写情;四句话没有一句写作者如何如何,尤其是最后二句,把人的情趣与高深哲理融为一体,上升到了一个高度。不着一人字,却是人物的形象实实在在,而且可以想象出人物的胸怀与抱负。
3,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从具体到抽象
绘画如同作文,是作者情感的产物。孙有庭先生认为:“画家要有登临山水的雅致,作画时才能身临其境;此外,画家还要钻研章法和笔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既不是山水景致的呆板再现,也不是情感的肆虐奔放,而是通过具有不同表现力和塑造力的技法,通过创造某种意境与情与景的有机统一。如:石涛的《横塘曳履图》近景约占整个画面的2/3不到一点,中景占了1/5画面,虚景占了1/5.设景布势以“S”型湖堤为主线通过对近景树石的具象描绘,烘托出远山平湖的虚空迷蒙,画面空间在景致的虚实呼应中,取得了“咫尺千里”的效果。山水画创作无不从中溢出浓厚的诗意美,也恰恰是诗意美化了山水画,后来干脆直接在山水画上题诗,来达到诗情画意的“韵味之致”。
二、孙有庭先生对传统山水的笔墨理解
1、孙先生对传统山水的笔墨理解深邃,倡导学习传统中融会变通。以率性之笔变通技法、感受生活、触发灵感,赋予笔墨以时代精神。其山水画淳朴厚重,用笔纵横恣意,收放自如;画面虚实相生,构图奇逸多变,常出人意外,充满意趣。作品中重视见“笔”,笔笔如写。
2、他的山水画,用笔劲拔凝练,神完气足。笔下的线条就像一条河,流淌着时间、流淌着往事,面对山水画作,与他共同咀嚼着生活的甜蜜、艰辛和伤感。洋溢着淡淡的愉悦和幸福感,他似乎忘却了社会的复杂与人生的一些无奈,在他的笔下,可以听到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心声。 他的山水画具有特定的图式特征:前后叠接而起的直立山峰,占据着画面的主要位置,几乎有凌驾一切的感觉,表现出了庄重雄伟的境界。这种构图,似乎可以在范寛的画中寻找到根源。然而,更多的是在他家门口的惠山中获取了营养。
3、对于近景主体,减省山峦层次。让观者有身临其境的可居可游之感,高低奇崛变幻的峰峦岩石,如儿孙望祖相互映衬,一线拉开,贯穿子午。这种奇特的构图思维,揭示了画家雄浑中寓灵巧的艺术想象和娴熟自如的笔墨功夫。只有具备大智慧、大胸怀的画家,才能够沉着布置与指挥这样的大场景。 有时画中的山峦造型有着很强的装饰感。岩石形态交叉呼应,蕴含着结构内部的多样统一。或通过云蒸霞蔚般的茫茫云海和横斜有致的老松苍林,再结合行云流水般的题款,为画面注入浓浓的自然游赏之趣和激情诗意。
三、总体看,孙有庭先生画中的用笔,起讫分明,行止有度,变化自然,一如驭龙驾凤、行云流水,自有神韵,不为技巧所羁绊,使法度与自然高度统一。
用墨:聚散浓淡有致,凝重中透出灵动,浑厚中溢现出华滋。笔法墨法浑然一体,鬼斧神工,合璧之妙,跃然纸上。在构图上,他所体现的形与趣、诗与意的紧密结合,让观者欣赏时,可以领略到一种寓意和寄托,找寻出画家的率真童趣和创作理念。孙先生视画画为生命的一部分,不懈地追求,忘我地投入,犹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从先生各个时期的画中,可以追溯到荆、关、董、巨、郭熙、范寛的精髓骨力。先生尤其喜欢王蒙、大痴、云林、八大等先贤。他在作品中流露出追慕、吸收前人成果的同时,也展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山水是孙先生的至爱,他苦苦追求几十载,不急不躁攀登着每个时间段的高峰。随着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生命激情的迸发,先生笔下的山水,气势涌动中原大地,横贯大江南北,作品自有一股浩然正气回荡在天地之间。 我常于先生的作品前,感动激赏。孙先生重视传统文脉,怡情山水自然,历练自我修养。他的艺术生活和教学生涯是紧密相联的,在近半个世纪的砚田笔耕和三十年的高校教学实践中,把对于“含道映物,澄怀味象”的理解诉诸笔墨,追求苍润雄浑,郁勃豪迈之境。平日常于写生中锻炼对生活感受的敏锐,通过取舍、提炼,记录“心象”,融书卷之气,以形写神,展示韵致,拓展升华,使之生机盎然。其点滴心得并无半分藏私,倾囊相授同好之人,持谦逊平和心态。 出版有:《孙有庭画集》、《孙有庭写生册》、《青绿山水》等,尤其是近年出版的教材《新墨芥子园》谈临摹变通,写生变化,借古开今,传达出成熟的研习中国画门径的宝贵经验,受到广泛好评!
先生的作品,有游心物外的风神骨气、迁想妙得的胸中造化、虚静澄怀的旷达高远……好的艺术应该带给人们共享人生的美好,孙先生在创造美的同时,正向艺术的高峰登攀。(文/潘建清,丙申中秋写于善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