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朋友在朋友圈转发“592个贫困县IPO免除排队”,然后调侃愿意提供西部贫困县工商注册纳税一条龙服务。还以为这是恶搞的段子,连他发的新闻链接都懒得打开,但让人意外的是这竟然是真的,这是证监会9日公开发布的《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为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证监会对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开辟绿色通道。”
我看后的第一反应是:怎么能将IPO与资本市场变为扶贫场?只重融资圈钱功能而不顾投资和资源配置功能的A股市场何时才能恢复健康?A股市场“脱贫解困”的何时终结?
证监会鼓励证监系统、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做慈善、定点扶贫是必要的,但如果将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与定点扶贫、IPO绿色通道挂钩未免有些走调,刚刚建立起的市场秩序看来又要回归“脱贫解困”的老路上了。中国股市中的各种弊端和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其实与各种“绿色通道”有关,A股发展之初的宗旨就是“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于是股市就成为垂死边缘的国有企业用于提款的“绿色通道”;在金融“背水一战”的改革时,股市又成为银行上市的“绿色通道”;在金融监管腐败时,股市便沦为王益、王小石等监管者权力寻租的“绿色通道”……在这一系列的“绿色通道”面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圈钱”和“腐败”。但直到现在,“绿色通道”不但没有根除,而且还在大行其道,而且监管部门再次为贫困地区开设“绿色通道”。关键是 “绿色通道”有碍市场公平,从制度上难以阻断个人好恶和权力寻租。
“绿色通道”是A股市场的大毒瘤,不能再为人为主观意志开设捷径,否则,每当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有困难时就想起了股市融资圈钱,但是人们却都忽略了市场的投资功能和资源配置的基本要素,从而“融资功能”像割韭菜一样在股市一茬又一茬地消灭投资者。
尤其在目前A股IPO“堰塞湖”的情况下,大量好企业也不能及时上市,若再为“扶贫”拼凑的企业绿色通道进入资本市场,若业绩变脸和虚假包装要不要退市?如果IPO严审有几家贫困县的企业会符合要求?显然都是问题。资本市场应该是讲求效率、公平与优质资源配置的场所,突然不按市场规则出牌,损害最大的还是市场本身,真是可惜了一手好牌越打越烂。
目前A股市场最缺的是信心、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法制化的市场环境,其实很多投资者期待A股变好,期待上市更多好的公司来为自己扶贫,即使亏损严重也至少有盼头。如果A股始终摆脱不了“脱贫解困”的使命,那么A股市场割韭菜的结局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因为一个健康的市场是通过增量收益和优质的上市公司来回报投资者,让市场持续运转,而非纯粹的博弈场和赌场。如果一个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能力弱于融资圈钱能力,这个市场一定是在负和博弈,那这个市场的规则必然是丛林法则,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理念根本就很难建立起来。
当务之急,A股市场必须要先提振投资者信心。但在目前的基本面和宏观背景下重拾信心并非易事,毕竟人们的预期普遍悲观,在当前要想重拾信心就必须要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而且还不能回避核心矛盾,要让大家看到公平、正义、向上的希望。股票市场除了要营造分红回报的“正和博弈”条件,也要完善法制化的市场秩序,要遏制权贵资本和既得利益者的非市场化行为,关闭“绿色通道”,理顺股市的利益分配机制,否则只让“捐钱”的投资者肯定不会有信心。
同时,要明确中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决策层千万别再狭义地将股市界定为“融资”、“圈钱”和“扶贫”,应该强化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将资本配置给真正需要钱和能够创造收益的地方,让市场将资金配置给自主创新和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培育中国经济的潜在希望和战略格局,抑制“两高一限”的企业圈钱上市,让股市恢复活力,否则一个弱势的中国资本市场很难促使中国经济结构的有效转型。另外,一个扶贫救济场也很难承载起一流市场体系的重任。(转载自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