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旅”陕西行之十六:耀州文庙汉式“成人礼”(中)

活动之后,笔者通过网络搜索,才了解到耀州文庙的一些背景资料。耀州文庙,始建于北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位于古耀州城中轴线北端(今铜川市耀州区学古巷),文庙古建筑群占地近10亩,由南向北依次为棂星门、戟门、东西耳房、东西庑和大成殿,融汇了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是一部浓缩的古代建筑史,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1957年5月31日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28 (1)

x28 (2)

x28 (3)

根据北宋元祜九年(1093年)刻立的《耀州重修州学记》碑和清陈仕林《耀州志》记载,耀州文庙于嘉祜三年(1058年)由知州史火召创建,后经多次维修,元末战乱时烧毁。耀州文庙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庙宇,祭孔活动一直持续到民国。

x28 (4)

x28 (5)

x28 (6)

明初首任知州魏必兴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洪武九年(1376年)增建了戟门和棂星门。到明朝末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模。经过明清两代多次维修,保留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位于古耀州城中轴线北端,占地近十亩,两进院落,院内以轴线布局,由南到北依次为棂星门、戟门、大城殿,布置谨严、对称。建制则沿用“左庙右学”的规制,就是文庙在左而学校(古称儒学,今耀州区委院内)在右,与明清以来“庙学合一”的设置不同。

x28 (7)

x28 (8)

x28 (9)

耀县文庙在古代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祭孔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十五年(1926),此后,文庙的用途逐渐改变。1925年8月,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曾在文庙创办三民军官学校,并自任校长。解放后,文庙被多家单位占用,直到1994年全部收归博物馆。近几年,各级政府对文庙古建筑进行了维修,现在工程已基本结束。

x28 (10)

x28 (12)

x28 (13)

耀州文庙位于耀州区学古路,始建于北宋嘉佑三年(1058),为两进院落。当您进入文庙时,首先看到临街的一座建筑就叫棂星门,再往前是戟门,进入戟门,就来到了文庙的第二院落,也是重心所在。

x28 (14)

x28 (15)

x28 (16)

大成殿作为文庙的核心建筑,耸立在最北端。现存的大成殿为单檐歇山式,斗拱结构,高12.8米,面阔7间,进深5间,殿下台基阔27.4米,深18.3米,高1.03米,建筑面积503平方米。屋顶以灰瓦覆顶,绿色琉璃瓦剪边,戗脊前部装饰仙人走兽5种,依次为仙人、龙、凤、狮、天马。与棂星门和戟门遥相呼应,使得整个建筑群更为协调和庄严肃穆。

x28 (17)

x28 (18)

x28 (19)

根据史料记载,宋代初建时,原为五间悬山式,元末毁于兵燹,明初重建,弘治五年(1495年)扩建,成为现在的规制。殿前中央五间的通额,用一整根圆木架在檐柱上,长达18.7米,上下省去枋材。殿前平身科的五朵斗拱中间各出一个龙头,形状各异。殿内七架梁和前后内额也以整根圆木制作,跨度三间,为国内罕见。大成殿自北宋创建后经过了14次维修,使其兼具了宋、金、元、明、清五个时代的建筑特点:屋架举折、歇山做法、叉手与脊瓜柱并用、梁架和檩条下使用斗拱,减柱移柱,都是典型的宋金元时期建筑手法;而檐前各组斗拱高度的缩小、机能减弱,出檐短小,屋面瓦作等,又是明清时期的手法。

在殿内正中供奉的就是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更被后世评价为“德隆千古,道冠百王”,在世界十大思想家中被排为首位。孔子的思想中“仁爱”是核心部分,孔子之所以提出“仁爱”,就是想让人们懂得爱人,尊重他人,从而使天下得以太平。他的思想在他逝世以后的2000多年里,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着、传播着。于丹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x28 (20)

x28 (21)

x28 (22)

两边是孔子的弟子–“四配”,在孔子右边的第一位是首配复圣颜回,我们常说人做事要举一反三,而复圣颜回却是一个能举一反十的人,所以他深受孔子的赞赏,也首度打开了弟子配享从祀之例。孔子的左边是宗圣曾参,“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就是他提出的。右边第二个是述圣子思,他是四配中唯一和孔子有血缘关系的人,是孔子的孙子。最后一位是亚圣孟轲,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千古名句。

继西安府文庙(今西安碑林)大成殿1959年毁于雷电火灾、蒲城文庙大成殿1976年9月失火烧毁后,耀州文庙大成殿便以其宏伟的气势、独特的结构和503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独领风骚,被文物界的专家和学者誉为“西北第一殿”。这座大成殿容汇了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是一部浓缩的古代建筑史,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成为耀州区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x28 (11)

x28 (23)

文庙内还有棂星门,也叫木牌楼,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是一座精美的木质建筑,四柱三间不用戗柱,十一踩斗拱,且平身科斗拱繁密、用材细小,楼顶与常见的三楼不同,而做成重檐屋顶,并覆以绿色琉璃瓦,使其成为古代建筑中不多的样式,走遍大江南北也很难见到相同的类型。

戟门(又称为大成门),位于文庙中部。戟门是古建筑中的礼仪之门,因古代官宦人家在门两边放置枪戟仪仗而得名。对于戟门(门)的建制,《唐会要》卷23中有明确的规定:“三品以上五架三间,五品以上三间两厦,六品以下及庶人一间两厦。五品以上得制乌头门(牌坊)。”耀州文庙的戟门正符合这种要求,屋顶为五脊悬山式,绿色琉璃瓦剪边,梁架为抬梁结构,并开三间大门,门上装饰金色铺首和门钉。中间的两扇各为五路九钉,两边的大门各为五路七钉。耳房和东西两庑为清式建筑,耳房由原来的“乡贤、名宦”两祠演变而来,东西庑则为祭祀先贤先儒的配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