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服务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出现。经过多年演化,各地逐渐衍生出独具特色的地方模式。BBC记者阮晃在泰国、维拉达蕾丝在约旦实地探察了其中的两种。穷人为了摆脱贫穷,想做点手工或者小生意,找银行贷款,但是没有资产抵押、没有业务计划、没有过往业绩、没有信用记录,被回绝的几率极大。金融信贷对于贫穷农村的贫穷妇女更难企及。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而言女性比男性更难获得金融服务,拥有银行账户的女性少于男性,差别最悬殊的地区是南亚、中东和北非。过去24年里,许多贷款申请被银行拒绝的泰国人会去找僧侣帕尼托。他也发放贷款,而且相信因缘规则比任何抵押、担保都有效。
帕尼托的“因缘信贷”农村信用合作社叫Sajja Sasom Sab,从1992年开始。最初在泰国南方的村落为缺钱的村民提供帮助。它基于佛教教义,采用社区互助合作社的管理方式,目前已经形成自己的小额信贷金融网络,储蓄和贷款额总共达6,300万美元。借贷人借钱买生活必须品,比如食物、衣服、药品或房屋修缮。也有较大额度的借贷用来盖房子或买耕地。
按互助合作社模式经营的“因缘信贷”只作当地居民的业务,加入合作社的人每月需交少量月费。这里比银行优越的地方是它不要求抵押资产或信用历史,而且利息很低或者无息。也有条件。要借钱必须找至少三位跟自己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做保人。还有其他关于人品和习性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借钱的人不等喝酒。帕尼托的想法是这样的:钱来自社区,为社区和社区成员服务,所以不能借了不还。“不诚实的人不会有人愿意为他们担保”。
他认为这种评审借贷申请的方式不但能确保加入这个合作社的全体成员对合作社的业务和经营都有发言权,也有助于社区为自己成员面临的困难找到解决方案。“这就叫因缘规则,社区联合行动,”他说。这个模式已经扩展到泰国40个省份,邻国老挝和缅甸也开始引进类似的服务。帕尼托的社区因缘信贷业务的全部盈利都用于照顾农村老残兵弱,而不是给成员分红。这是因为泰国偏远农村老龄化问题严重,而且农民未必有社保。
在约旦,农村妇女需要借钱的时候可以向“女性小额基金”(Microfund for Women,MFW)申请。这是一个为没有资产抵押的女性提供脱贫贷款服务的小额贷款金融机构。约旦农村妇女通常不工作,而是在家相夫教子。但也有一些颇具创业精神的女性,比如经营橡胶树叶编织篮作坊的加尔妍(Raeda Jaryan)。她去参加了如何用橡胶树叶编篮子的培训课后,决定把这门手艺变成生意。资金就找MFW在当地的分部去借。她成功地借到两笔贷款,扩大了业务。现在她的作坊雇了几名女工,而且收入已经可以贴补家用了。
过去20年里,大约12.5万名约旦妇女得益于MFW的贷款。这个项目最初于1994年由慈善机构拯救儿童(Save the Children)发起,后来变成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改名为约旦妇女发展会(Jordanian Women’s Development Society),1999年重新注册为非盈利有限责任公司。
这个为农村贫穷女性服务的机构一路走来也历经坎坷。女人出面贷款,这跟约旦传统习俗格格不入,会招致丈夫不满,也会引起流言蜚语。MFW首席执行官苏克倩(Muna Sukhtian)说,最初去找MFW的人都是偷偷摸摸,而且要再三请MFW的工作人员替她们保密。现在约旦各地共有54个分社,已经成为约旦一个主要的小额信贷机构。从创立之初开始,MFW共借出81.6万笔贷款,96%的客户是18-60岁的妇女。纸面上看,把钱借给没有经商经验、没有资产可供抵押的贫穷妇女,风险奇高。但从MFW的经验来看实际并非如此。苏克倩希望把MFW扩展到更多地区,让更多因为贫穷得不到贷款所以难以脱贫的农村妇女能够走出这个恶性循环。(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