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里我一向是很活泼外向的,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孤独在我心中日益由淡薄转为强烈。
我不能和父母谈及孤独。
在他们的眼里,我是一个老师放心,同学喜欢的“好孩子”,怎么可能有孤独的感觉。渐渐地,我开始把自己锁在房间,戴上耳机与世界隔绝。偶尔望望窗外,然后在纸上写下一大串忧伤的句子。当爸妈问我怎么回事,我会小声的嘟囔:“我觉得孤独。”可是他们认为我什么也不缺,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因此觉得我的孤独是那么可笑,那么幼稚。
我真的很孤独。假期的家中,绝对只有我一个人。我一个人把头埋在作业堆里,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寂;一个人听着楼下的笑声,感觉房间静得可怕;一个人把自己的卧室墙上全写上激励的话语,只有这样,我才能勇敢的以为自己不是一个人。房间很小,心也变得很小,于是我的世界也只有房间那么大。这种感觉很坏,就像是全世界都把我抛弃了,只剩下我一个人。
其实我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妈妈不要再那么忙,周末只有晚上才能疲劳地碰面而累得不愿开口交流,我希望爸爸不要总是没固定时间的工作,留下吃了一半的饭和动作凝固眼神呆滞的我。
我真的很孤独。在学校,我的朋友遍布教室的各个角落,不管是学习好的,学习差的,男生还是女生,我都能和他们称兄道弟,打成一片。可是,周围再热闹,他们再搞笑,我都觉得距离自己很遥远,遥远到连我自己都觉得笑得很僵硬,–生生地从脸皮下拉扯出来的笑,与心无关。
发下“我的孤独谁会懂”这条心情,立马有人难以置信的评论:“孤独……你?!”是的,在大家眼里,不缺朋友的我不可能与不相干的“孤独”联系起来。在各种条条框框中,我规矩地做着一个好学生。在大家面前我大大咧咧乐观向上,我的忧伤他们认为是在刻意装深沉。
我的心情无法被理解,我的思想会跟谁产生共鸣?为什么大家会一面崇拜我,一面又与我有一种无形的距离?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不断地思索着,在生活和文字中不断地寻觅,执着地寻找一份满意的答案,然后幻想忽然会又一瞬间甩掉孤独,拥抱快乐。
莫非,越长大,越孤独?又也许,孤独代表着我成长的蜕变?好吧,那我就学着忍受孤独,然后用勇气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文/刘婧琪)
张亚凌点评:
这是心理描写构成的一篇习作,更准确地说,是一个优秀学生积压郁结在心底的呼声。关注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心理的健康发展,真的很重要,这就是我之所以选这篇习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