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加拿大–梦想与现实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纳粹统治时期的爱因斯坦,都曾经为避祸而远走他乡。从逃入温哥华唐人街深处的一战华工,到几年前扮成白人老者在香港混上飞机的福建面具男,许多希望在异乡开始新生活的人都选择了加拿大这片土地。

从行政上和法律上来说,难民和移民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二者之间的界线有时并不像法律条文那样清晰。越南裔魁北克作家金翠童年曾跟随父母投奔怒海,又在难民营中度过数月才来到加拿大。同样在越南出生长大的华裔魁北克画家苏凤在南越初呈败象时被父母送到国外留学。尽管离开的方式不同,但她们逃离的是同样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漂泊在她们身上留下了相同的痕迹。“抓住当下,抓住面前的选择和可能。我认为这种移民……不,移民或难民的心态让我们深知事物的不持久性,更容易适应环境。”这是金翠所言。

联合国最初在1951年制定《难民身份公约》时,难民专指那些因政治、宗教和族裔等原因在本国受到迫害的人,而且仅限于欧洲地区。但是自那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身份涵盖的范围逐渐扩大。在加拿大近年来接受的难民中,有因性取向受到迫害的同性恋,也有地震和海啸的灾民。

一个有意申请难民身份的人应该从何处开始?来到加拿大后会获得什么样的帮助?加拿大政府2012年以来的难民政策改革是“打假”成功还是背离人道主义传统?我们应该向患难中的人们张开双臂还是关紧大门?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用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推出多语种难民专题系列,介绍有关加拿大难民申请与接收的各个方面。(文/来源:RC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