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策划(2):“门当户对”还需要吗?

在一年一度2月14日的情人节,人们总是会热议关于爱的种种话题,CBC在播着关于情人节的歌曲和故事,各个商场甚至学校也卖着情人节的糖果,微信群疯传着关于情人节的各种荤素段子。人们对爱情婚姻情感这类话题永远是乐此不疲。

Wechat-Lisa

然而,一组统计数据表明,最近30-40年来,北美离婚率高达50%,且高居不下;在中国,近20-30年来离婚率也在不断攀升。不管你是赞同离婚是尊重个体的发展, 是平等和进步的表现这样的观点,还是持离婚是责任感的缺失,伦理倒退的态度,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人们依旧热衷于进入到婚姻这所围城里。在中国,《非诚勿扰》这类交友电视节目依然占据着高收视率的板块;其他高收率电视剧里也充斥着夫妻关系、剩女、离婚、婆媳关系的主题;在北美,Online dating的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根据IBIS World research firm报道,从2008年开始,这个行业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所有的这些都充分诠释了杨绛说过的这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围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表达了人们对婚姻这所围城的渴望、期盼,以及在围城中人的矛盾和困惑。

说到杨绛先生,毫无置疑,她的婚姻是很成功的,她被钱钟书誉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本人对婚姻是这样理解的,“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当代著名的女性学者于丹老师曾说:“婚姻是一个烧杯,进入的两个人其实是两个活性元素。如果没有认清自己就去寻找另一种元素,那么很有可能,你寻到的是一个好元素,但是这个好元素跟你之间没有反应,甚至生成恶的反应……幸福婚姻的前提:对自己有清晰认知。”

、而在普通大众中,当下关于婚姻最通行的说法却是:成功的婚姻就是要“门当户对”、“婚姻是两个合伙人的有限公司”,要想让这个公司经营的好,自然对对方的方方面面要有所考察,包括经济状况、教育学历、家庭背景、长相、性格以及身高、体重等等等等。绩优或者起码蓝筹股才可以考虑,要各方面匹配才可以结合。

杨绛先生、于丹老师以及传统的关于婚姻的金科玉言在我们看来都是很有道理的,然而这些良言之间却似乎又是有一些是相互冲突的。 比如,杨绛先生说“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老人们却讲:门当户对很重要。而就于丹老师所说“幸福婚姻的前提:对自己有清晰认知”,一句貌似很有道理的话,在实际操作又该如何把握?具体又要认知自己的什么呢?

要理解这些不同的看法和建议,我们不妨从了解一下“什么是家?”入手,思考一下究竟婚姻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需求。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A.H. Maslaw)“人的需求理论”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解释。他在“人的需求理论”中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为生理的需求(饥饿,性欲,衣物,住所,睡眠等);安全的需求(家庭,健康,工作,财产等); 社会的需求(友情,家庭,爱情,亲情);自尊的需求(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创造力,自我,最好的状态,或者也可理解为立功,立德,立言)。

Featuretopic1-n

而“家”作为一个人类群体生存的单位,它的存在,恰恰就是要满足人们各个层面的需求。这种的需求也是由低而高不断提升,从基本的需求到更高级的需求的。首先,表现为能够提供给双方吃穿住行,这是基本生存需求。第二是安全需求,表现为经济、健康以及环境的资源是否充足。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没有经济的基础,又何来的感情可谈?很多激情,缠绵的生死恋,遇到了现实的柴米油盐,就分崩离散了。鲁迅小说《伤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他们爱情的最终破裂,如果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原因,可以看到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是不切实际,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最终走向死亡。在没有饭吃的情况下何来爱情可谈? 这可能就是那些把“门当户对”作为首要条件的人的认识基础吧 。

杨绛先生说的“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以及于丹老师提及的“幸福婚姻的前提:对自己有清晰认知” 可以理解为对情感的需求,对爱和心灵的归宿需求,也就是马斯诺的第三层次的要求。人不是只满足于吃穿住行的动物,人是有心理反应,有丰富情感的动物,需要被理解、被爱以及主动的给予爱。如果没有了心灵丰富的内容,那人的存在与动物也就没有太多的区别。做为人,我们主动的寻找爱、追求爱,用爱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对很多有创意、灵感,心灵丰富的艺术家们、作家们,心理、心灵的需求是他们活着的动力和生命的源泉。这也就是爱情故事的感人之处,情人节Valentine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经典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各个国度,激励着人们对爱的期盼。对许多年轻人来讲,对爱的追求甚至可以高于生命, 按照马斯诺的理论,情感的需求是第三层,是在获得了基本的的需求如衣食住行、安全的基础上的更高一层次的需求。

至此,以上关于婚姻的不同观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冲突,但如果依照马斯诺的需求理论就可以有很好的理解,只能说不同的观点只是它们各有侧重而已。我想这也是因为每个人各自的家庭生长环境、背景以及经历学识的不同而造成的。比如,杨绛和于丹都是受过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对于第一、第二方面的需求–吃穿住行和安全,她们有信心、有能力自己获得,不需要通过婚姻这个途径来实现。所以,对她们而言,第三层次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捡破烂的”和一个“扫大街的”的结合,实际上也完全可以成为一对很幸福的夫妻。只要夫妻双方对婚姻有着相同的渴求和满足,相濡以沫,即便每日都生活在贫困的水平线上,他们也可以拥有婚姻的幸福。

“门当户对”还需要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任何一元论都是不完善的,对事物都应该多方面地综合考虑。就像成功没有统一的模式一样,幸福婚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追求物质需求和追求情感的需求是没有冲突和矛盾的,重要的是在确定婚姻的对象时,我们应该更为全面地了解婚姻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担当和责任?我们对婚姻的期盼又是什么?不妨根据马斯诺的几个层次的需求问问自己,哪些需求对自己是必要的,哪些是能够给予对方,哪些是可以有所取舍的?婚前做到了解婚姻,了解自己和了解对方;婚后才容易做到 有爱,有包容,有成长。

写到这,电影《归来》的主题曲不由自主地在耳边响起,那就以这首歌做结尾吧,祝福天下有情人,宗成眷属!

《跟着你到天边》

跟着你走到天边
挽着手,直到永远
沿着那岁月留下的路
相会在如烟的昨天
容颜变,岁月迁
心中的温情永不减(文/同路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