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了新年以来国际经济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能在众说纷纭中雾里看花?似乎现在已经进入了谈论世界经济言必称中国的时代,中国经济走向也是瑞士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高谈阔论的核心话题之一。中国股市下跌、经济减速受到国际上高度的关注,中国国内的经济放缓被指为全球股市进入熊市的理由之一(当然其它重要理由还有国际油价持续下降、新兴市场资本外逃等)。

国际投资家索罗斯发出预言,从理论上说中国经济可能会硬着陆,因此会加剧全球的通货紧缩。不过他也预言,中国政府有资源和政策空间来控制局面,特别是中国还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到底中国经济所处的状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以及中国经济的演变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达沃斯论坛的高谈阔论可能无法给出清晰的答案,只有置身于中国经济之中的人士才能予以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答案。

结合实地情况、长期跟踪研究中国经济数据的彭安东(Anatole Pang)是英中贸易协会(CBBC)的金融与专业服务资深商务顾问。他对BBC中文网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日渐成熟化,GDP的增速放缓是意料之中的趋势。他不同意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的看法。

很多国际评论人士在看待中国经济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偏重放大了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的波动,对于中国股市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的比重并不够了解。同样的情况是,对于中国经济在稳增长的同时,对调整结构和促进改革的力度也不够注重,更多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产能、库存、杠杆、成本等问题方面,特别是在国际经济形势相对严峻的时期。

彭安东则指出,在过去十几年的历史上,当其它发展中国家因为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受到影响、产生经济波动之际,中国已经显示了其管理危机、平稳渡过的能力。他认为,中国承诺的改革已经在包括货币和财政等很多领域开始实施。近期和市场变化相应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彭安东说,可以确定中国经济会“软着陆“而非”硬着陆“,假使出现需要干预的情况时,中国仍有多种政策杠杆可以运用。

彭安东指出,观察家们现在应该更认真关注中国经济发生的内在细微变化。他举例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消费支出的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消费领域基本没有受到冲击。

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中国国内的问题已经和国际问题难分难解,至少在经济方面最为明显。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观察更多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又延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严重过剩的产能和库存问题,成为国际经济问题的组成部分。国际著名的财经新闻媒体CNBC的记者露伊莎·波杰森援引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裴敏新过去曾评论其它事务时说过的话:“在北京发生的事并不仅限于北京”,说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

在钢铁行业,这个不合理的国内的产业结构问题已经突破国界,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地区。比如说,英国塔塔钢铁公司继去年裁员,今年又宣布裁员1千多人,很多人指责原因还是“中国生产了太多廉价的钢铁”。与此同时,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开始强调去产能问题,明确表示希望“率先从钢铁、煤炭行业入手取得突破”。

彭安东指出,钢铁行业的问题由来已久,这是个痛苦的调整过程,英国钢铁行业的问题并不仅是中国造成的,而是和全球产能过剩有关。中国也在采取了切实步骤应对有关问题,比如为包括“一带一路”等计划中的基础建设项目提供所需的钢铁消费。也有学者指出,在全球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依靠外需解决库存作用将是有限的,根本上还是需要国内调整。不过,去产能和库存的过程将可能会是比较漫长的,中国相关行业的人士也会为此感受到它带来的挑战。(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