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重黄轻炎?

炎帝和黄帝同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创始者,全球华人都是“炎黄子孙”。然而后世对二者的尊崇程度不同,明显存在着重黄轻炎的趋势,甚至后世竟然有人认为炎黄是一个人。在祭祀方面,黄帝陵前香火鼎盛,历代都有大规模的帝王亲祭,而炎帝陵却鲜为人知,门前冷落车马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说来话长,其根源深也。

首先,汉代以后人们研究古史的首选书目为《史记》,《史记》贯穿经传,整理诸子百家,为我中华民族保存了纪元千余年的历史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自家文化必读《史记》。然而《史记》以黄帝为五帝之首,从黄帝开篇,人们常说:“有史自黄帝起”!而且对于黄帝的族裔,家世,帝位传承做了系统的详尽的阐述,而对炎帝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成为叙写黄帝历史的附属品和陪衬了。“有史自黄帝起”这种观念普遍被大家接受,因此炎帝逐渐被人们忽略、淡忘。除《史记》外,其他先秦典籍有关炎帝的记载正史颇少,而神话故事颇多,光怪陆离,让后人难以置信!最可怕的是清光绪30年(1904年),夏曾佑在《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率先宣布一句话:“中国自黄帝以上,包牺氏、女娲、神农诸帝皆神话也”。由此很多人认为历史上本无炎帝其人,他的形象是人们塑造出来的。

其次,炎帝文明属缘起伊始文明,以民生为天下。而黄帝则为王者首韧,较之炎帝更为进步,更为人们所称道。

炎帝时代相对于黄帝时代比较落后,尚处在“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的母系氏族社会鼎盛时代。古书记载:“……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完全是一种小国寡民的思想。而黄帝时代则继承了炎帝时代的伊始文明,并且产生了更多的新发明,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取得涿鹿大捷,杀死蚩尤,克服炎帝,成为中原霸主。从此声威天下,得到越来越多的部族推崇。此后,黄帝以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一统的形象为后代帝王尊崇效仿的楷模。后世的秦皇、汉武都以黄帝的雄风为荣,踏着黄帝的脚印,南征北战,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登泰山,行封禅,告天地自己是天之骄子,黄帝的子孙。

再次,中华民族尚黄,对黄土地有着特殊的依恋。《史记.本纪.索隐》云:“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在五行搭配中土居中,因此《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都说:“中央土,其色黄,其神黄帝”。由此逐渐演化,人们把黄色视为至贵至尊的色体,成为帝王的专用色,这种黄色文化中心观念使黄帝的地位更加显赫。中华民族除尚黄外,还以龙、龟、凤凰、麒麟”为四灵吉祥物,神明一样的供奉着。而龙为四灵之首,更被人们敬爱。而黄帝部落以龙为图腾,随着华夏族与其他部落兼并、融合、影响、团结不断扩大,龙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成为封建帝王的象征。另有黄帝仙逝变成一条龙飞腾到天宫或者黄帝乘龙而去的传说广为传播。由此华夏后裔被称为“龙的传人”,黄帝作为第一个创建国家体制的元勋受到后世历代帝王臣僚们的顶礼膜拜,以祭祀黄帝为国家重点。而炎帝有无陵墓,究竟在哪里不大为人知道埋没在茫茫荒野之中。史载知道宋朝时,宋太祖夜梦炎帝,才命令臣工寻访炎陵,据说,炎帝晚年巡游南方,在“湖南长沙乡之尾,曰茶陵”之地突发疾病逝世。公元967年,宋太祖派人在当地寻到古陵,于是大兴土木,修建庙宇祭祀先祖,此后炎帝祭祀才始见端倪。

此外黄帝时代在上古时代是个生产力先进的时代,这个时代发明很多,影响巨大。如:仓颉发明文字、宁封子制陶、杜康造酒、风后发明指南车、嫘祖养蚕、公鼓发明舟船、伶伦制乐、隶首做算盘、伯誉挖井、大挠纪历、弓箭、号角、烹谷为粥、蒸谷为饭、伐木做屋等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人类从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了文明时代。

黄帝的丰功伟绩不可胜数,作为炎黄子孙,人们将永远怀念他。

总而言之,人们重黄轻炎是由历史,文化政治等多种综合因素造成的,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的突飞猛进,迅速嬗变着人类生活形态和价值观念,人们逐渐跨越时代鸿沟,越来越重视炎帝文化,着力研究炎帝历史。(选自崔彦编著《炎帝百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