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与明义士家族一文看文物保育

李彦的《小红鱼儿你在那儿在–甲骨文与明义士家族》,描述有关作者李彦遇上前加拿大驻中国大使的交流经历,并通过明明德大使得知他的父亲和他自己通过甲骨文与中国结下不解缘的故事。明义士在二十世纪初期在中国传敎,其后,因好奇和机缘巧合下,发现了殷商都城的遗址,加上个人对古文的喜好,发掘出极高历史价值的甲骨文。明义士作为数位早期的甲骨文学者,对甲骨文的研究和保护,实在对探索华夏源远流长的文明,有着莫大的裨益,作为一名外国人, 对中国文物有着如此贡献,实在是可敬!

作者李彦通过细腻的记敍手法,对明义士家族的故事描写得既深刻,又写实。作者的用词丰富,文章又以书面语为主,一字一词都经过细心的挑选才下笔,这种上佳的写作手法,大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那条青砖甬路足有三十米宽,通向一座排楼。六根大石柱夹著五座大门……沿途皆是石人,石马。”这段对袁世凯陵墓的描述是浅白,直接、细致,贯切了作者在全文的写作手法,令读者简单直接地明白文字的意思,并容易地把作者描述的情景投映在脑海中,让读者感同身受。

现代中国甚为崇尚摩登建筑,兴建具西方艺术性的建筑,虽然对中国历史文物保护的认知有所增加,但普遍来说,不同类型的文物正出现日益减少或被破坏的趋势。在文章的早段提及,龙骨一直被当作中药材使用,直至一九一四年才被明义士发现,他是首位发现甲骨文出土地点的学者,又是其中一位对甲骨文加以保育和研究的表表者。因为早期中国人大多是缺乏文物保护的意识,所以只会对较平常的文物产生兴趣,例如青铜器、珠宝玉器或价值连城的木材料,导致其他珍贵文物通常由外国人发现。

“明大使说,他在其他亚洲国家也曾担任外交官多年……在八十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却在逐渐减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一切都変得商业化了。”这道出了现代中国的深层问题。即使现代中国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但由于大众都较为重视物质和甚具价值的东西,加上对传统历史文物又不太关注,造成大众缺少对文物保育的正确价值观;其中,国人在不同文物建筑涂冴就是主要例子,例如北京故宫,或是拆除老旧建筑,例如北京的老胡同,也是缺乏文物保育的正确价值观的表现,对上百年的作出不文明的行为,实在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可悲情况。

最后,我认为这篇长文,利用对一系列事情作深刻和浅白的描写,令读者在书本以外,能对现实的世界作出深层反思和思考,这就是一篇上佳的文章!(文/李建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