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选举局(Elections Canada)在每次选举后,会对候选人及党派投票状况进行分析,包括统计各选区、地区及族裔的投票率,提供给三级政府、政党及政治人物参考,投票率愈高的族群受到更高关注和重视。加拿大选举局在2006年发布一份名为《族裔社区及选举参与》(The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of Ethnocultural Communities)的研究指出,2004及2006年两次联邦大选结果都显示,移民人口愈多的选区,投票率就愈低。而30岁以上的华裔移民的投票率比白人低16%,比黑人低11%。前民主改革国务部长傅磊才(Steven Fletcher)也曾发表讲话说,根据以往纪录加拿大华裔投票率极低,华裔选民投票率在选区内平均只有10%至12%左右,而华人对选区投票冷淡,减弱华人原本已经非常有限的政治影响力。
在多伦多,维权公义联盟就2014年6月公布的一项网上华人选举投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低于40%的人表示曾于2010年市选时参与投票,低于50%的人表示将会于本年参与市选。所以鉴于华裔公民的投票率极其偏低,华人平均投票率仅50%左右,远远低於加拿大土生78.8%及非有色人种移民83.6%。所以多伦多和温哥华地区的社区团体都会在每次的选举联合呼吁区内广大华人积极参与投票。
就加拿大选举局的华裔选民投票分析,有以下特点:
一、南亚裔比起华裔更积极投票: 加拿大华文报章《明报》分析2008年温哥华地区各大选区的投票率,与该选区的华人及南亚裔人口结构后发现,华人人口与投票率是成反比的,即华人愈多的选区,投票率则愈低;相反,华人愈少的选区,投票率则较高。选区投票率与华人人口形成了一个“镜像”。例如,华人占了人口超过一半的列治文选区,该选区的投票率只有52.9%,是温哥华地区各选区中最低的,也远比全国平均投票率的58.8%还要低。相反,素里北选区的华人人口只有4.5%,而南亚裔则有30.3%,结果该区的投票率比全国平均高出近一成达68.2%。但另一方面,选区中的南亚裔人口与投票率却成正比,南亚裔愈多的选区,投票率就愈高,上述素里北就是一个好例子。
二、华人人口与一个选区的投票率是成反比:加拿大选举局副主席拉普教授(Miriam Lapp)曾做过一个科学化的调查,结果确定华人人口与一个选区的投票率是成反比的,而统计系数(Coefficient)为-0.17。这个系数的意思是,在一个选区中,假如华人人口每增加1%,该区的投票率就会跌该区的投票率就会跌0.17%;因此,华人人口每增加10%,选区投票率就减少几乎两个百分点。
三、华裔移民投票率低于土生华裔: 当然,人口结构不是唯一一项会影响投票率的因素。除了族裔外,选举局各项研究都显示年龄对投票率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年长公民比较会投票,也是为何各政党都提出政策抢这一类选民的原因。不过,年纪愈大、投票率愈高的情况,却不出现在华裔移民身上,他们的投票率比土生白人或土生华人都至少低13%。此外,20至29岁较年轻的华人移民,其投票率比同年纪的土生白人,差距幅度更高达近20%。而南亚裔年轻人比华裔年轻人的投票率普遍高出8%。
近年来普通华人的参政意识显著增强。据统计,在当前的各类选举中华人群体的投票率有了显著上升,如在2005年的温哥华选举中,华人群体的投票率超过了50%,在2006年的联邦大选中,华人的投票率为65%(亦有统计数据显示为75%),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加拿大公民平均65%的投票率。(文/陈溢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