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自信心(Self Confident)的培养都很熟悉,不过对自尊心的培养似乎就有一些的陌生了。如果问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重要吗?”回答应该是一致的,“当然很重要”。可是如果问“培养自尊心重要吗?”可能家长就不是很明白。前来做心理咨询的同学、朋友,虽然每个人面临挑战的问题各异,比如:迷恋游戏;不与人打交道;曾经学习成绩很好,现深陷苦恼,没有任何学习热情;对自我感觉不佳,情绪低落,压力很大。这些问题追溯到根本可归于自尊心的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自尊心不足的时候,就会为今后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埋下伏笔。
让我们从未来市场状况,90后的特点,以及幸福指数这三个方面来诠释一下为什么自尊心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第一,如果说过去的20-30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市场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的变化,不管从技术科技成面的发展,通信互联网的发展,还是知识信息的爆炸,是我们很多人始料未及的,而未来20-30年的市场特点是改变会更多、更快、更迅猛和更不可预测。世界五百强的平均企业寿命是40年,一千强是30年。如果一个人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那就是40年。这意味着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和换行业,一成不变的铁饭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这就要求他们有极强的心理调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高逆商。
第二,90后的生活环境的特点是,物质极大的丰富,家庭的核心人物,获得富足的关心和爱护。很多的时候认同感爆棚。这与60s后和70s后有很大的不同。60s、70s出生的人,生活在社会不稳定,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很多人可能还记忆犹新的记得有过吃不饱的时候,穿补丁衣服的时候。当时的状况是家里的姐妹多,父母忙于上班,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教育。能够让孩子有饭吃,有书读就是很好的父母了。对60s是70s后的人来讲,脱贫致富是人生追求的目标,那么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也就是表现在希望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
而90跟父母那一辈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表达为“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人生生涯”。简单的生存,有工作,有饭吃,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趋向于复杂的自我实现。
另外一点是幸福指数。年收入3,000美金是一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界限,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挣脱了贫困,开始过得小康和幸福。8,000美金也是经济学上公认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我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上升了。幸福感不是靠工资的多少得到认同,而是一种对自我的认同。
所有的这些信息都表明90后,2000后,他们不会像60后70后那样,单纯的追求房子、安全感、生存、赚钱等。他们会真真正正的代替我们,开始追求幸福。所有的这些也都表明一点,培养自信心重要,培养自尊心更重要。
那什么是自尊心呢,从英文的单词来看自尊是由两个单词组成Self-Esteem,Self指的是我的概念,“我”如何介绍,描绘自己,可以包括兴趣爱好,社会的角色和关系,拥有的东西,知识,成长的历史,能力等等。Esteem指的是自我评价,在自我的心目中对自我的认可和接纳。内容包括表现的能力,行动的能力,对自己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取得成就的的一个客观评价,以及跟他人的比较以及自我的评价和接纳。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Self-Esteem里有两个内容,一个方面是指能力、经历等,另一个方面是对自我的接纳和评价。
由撒贝宁主持的《开讲了》这个著名人物演讲专栏里,邀请来的成功人士来自社会的个个行业,他们演讲的主题也各异。比如有科比“如果你永畏惧”,肖恩-巴蒂尔“被嘲笑的梦想”,罗志祥“走好人生的下坡路”,王力宏“梦想造就软实力”,陶晶莹“我不完美,但我很美”,李玉刚“做一朵迎风盛开的花”,阿信“当我和世界不一样”,廖凡“坚持不是件惨烈的事”,刘德华“给世界一个微笑”,等等。
如果你有看过就会知道,他们跟我们分享的不是他们如何的成功,而是成功路上的经历、感受、曲折和坎坷,虽然演讲的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不同,经历不同,但心路的历程基本上是相同的。刚刚开始进入他们那个行业的时候,是不被别人理解,不被社会认可和同行接的。都有过经过黑暗隧道的那一段,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最终见到了黎明和曙光。
我们不妨问一问是什么让他们坚持到了最后,答案可能有很多。比如他们的努力、天份、坚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自己,以及自己所从事的这个事的接纳,认可和热爱。也就是说有着健康的Self-Esteem。
了解了Self-Esteem的定义后,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呢。根据Active Parenting的理论,家长可以做好以下四点开始:
第一:认清孩子的强项
教育学家Michael Popkin说过,“你要想让孩子做的更好,首先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强项和兴趣。”家长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孩子什么时候做对了,不要放在什么时候做错了。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也就不同,优点也会不同。家长应该多方面地观察孩子,实事求是的肯定孩子的长处,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认真的做事的态度,懂得对人的礼貌,敏感的创造性,良好的记忆力,等等。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肯定是有说服力,值得信赖。孩子很敏感,他会听出来家长的表扬是形式上的,还是真正的欣赏和认可。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重在提高,不是强调完美。在认清了强项的基础上,要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孩子特别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家长耐心的引导。家长要有意识到在强调进步的过程中要重在提高,不是强调完美。鼓励的技巧就在,把整个的学习过程分成多个阶梯,孩子只要迈出一小步,都是进步,家长要给予肯定。鼓励就是阳光,植物的成长需要每日阳光的照耀。家长的认可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奖赏。孩子的自信,就是通过家长对他们兴趣的肯定,对孩子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很多时候,就单单努力的行为就值得充分的肯定,不需要等到最后的成攻,或失败来决定。
第三,培养孩子的归属感,注意将价值与成就分开
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形成不单单来自于学习,或事业上的成功,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家里人对他的接纳。这就是人的一个归宿感的问题。一个没有归宿感的人,心是空洞的,是永不会满足的。 即便这个人在事业可以做的很成功,却永远都在寻找,有时越成功越会有失落感。苏格兰有句谚语说的好:当成功有人分享时,成功的喜悦就会成倍。当悲哀有人分担是,悲伤的沉痛就会减半。家长需要把孩子的价值与他取的成就的分开。更多强调努力行为的本身,不过分强调行动的结果。父母需要明确的跟孩子表态,不管成功或失败,我们都是一家人,都会相互关爱和支持。不单单孩子需要这种无条件的接纳,家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这种的无条件的接纳对方。父母的接纳是孩子心灵的安全的港湾,只有心有归属了,孩子才会有勇气去开拓和创造。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很多人的接纳、关爱和支持。
第四: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对大人来讲教授知识的本身就是学习的最好的方法。这点对孩子也很实用。当家长征求孩子想法,意见,观点时,他们会很乐意,家长对他们的尊重形成了他们对自己的尊重。孩子自尊的形成,需要靠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为开始。当你求教你的孩子教你什么东西时,这表明你相信他的知识以及能力。另一点,极为重要的是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承担的义务。家长常常处于好心,却无形给孩子造成依赖感。家长要耐心尽量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自尊的培养是学习挫折的超越,是健全人格的塑造。“家教是责任,也是一门艺术。在家教过程中,我们与孩子一同成长”。
(黄海凌女士系加拿大注册心理咨询师(Canadian Counselling & Psychotherapy Association),毕业于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拥有心理学学士、心理学硕士等学位。她的咨询专长包括:亲子教育、两情关系、移民群体及国际学生的自我调整及适应,联系方式:519-497-0220,www.fellowtravelercounse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