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专题(6):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教育家Michael Popkin曾说过:“越是有责任感的人,办事的效率越高,同时对生活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如果责任感是性格的基石,那么做家长的要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责任感?

责任感也就是责任心,就是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办好的一种使命感。哪怕困难再多,阻力再大,他都会默默地去完成所交给的任务。在加拿大小学的操行考核评语里有六项指标,包括Responsibility(责任)、Independent work(独立工作)、Initiative work(主动性)、Organization(组织)、Collaboration(合作)和Self regulation(自我约束)。我们看到,责任感在这里是第一位。

有责任感的人,是可信赖的人。另一个角度也可理解为:责任感首先是一个决择的过程,心中明确什么事情可以去做,什么事情坚决不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第二,责任感表现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所承担的全权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培养责任感的关键。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能够承担结果的人。如果行动的结果是成功的,他会从成功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即便结果是失败的,他也会从中学到宝贵的教训。所以有责任感的人他的收获是最大的。一个人如果只会一味的责怪他人,或外界因素造成他的不幸,那他就成了生活的被动者。有责任感意味着愿做生活的主动者。

“责任”,英文表达是Responsibility=Choice+Consequence。可以理解为=选择权+承担后果。现代的西方,家教的理念受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心理学知识的不断提高的影响,家教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首先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爱护和尊敬。父母渐渐采取下放权利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更民主”的方式。在分配责任的时候,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比如,两岁的孩子可以让他选择两种食物、两种游戏中的一种,而十岁的孩子就可以发表意见参与决定到什么地方旅游,等等。有选择权是权利和自由的标志。父母的职责是帮助孩子逐渐培养决择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如果一个目标有孩子的参与做的决定,那孩子就有理由,也会更热情,更主动性去实施、执行。

东方文化所理解的责任感不同于西方的责任观点。东方文化推崇孩子要接纳父母教导和指令,有责任感意味着听从父母的教训,“听话不听话”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孩子要努力完成父母安排的任务。父母常会全权代表,单方为孩子做出决定。

网络里有这么一篇文章:“平庸儿子与天才儿子”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故事是这样的:伟妈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顽劣贪玩,叫学习就哭闹不已。伟妈妈花了很多心思,可收效甚微。伟妈妈决定放弃老大,把希望全寄托在二儿子身上,伟妈妈的目标是:把儿子培养进哈佛–美国最出名的大学,所以小伟的时间表总是排的满满的。伟妈妈的理解是:我只是帮你完成你的理想而已。小伟也很争气,申请大学时,被多所一流大学录取。小伟想去普林顿,可妈妈选择哈佛,为从母命,小伟进了哈佛。

如果故事只到这里,伟妈妈的教导方式还是颇有成效的。可是故事有了戏剧性的转变,用伟妈妈的一句话来概括:现在哈佛儿子成宅男,放羊儿子变CEO。小伟的一句话是:“我的事业是上哈佛,我已经完成了”。伟妈妈很无奈,也不解,这么天资超群的儿子,怎么变宅男,没有目标和进取心了呢?

伟妈妈的故事是不是给我们一个禁示和告戒。对责任的定义和概念是不是有一个新的了解?“责任”等于=选择权+承担后果。家长应该多创造选择的机会,给孩子锻炼他们的选择权。权利和责任是相辅相成。比如,从简单吃什么食物,穿什么衣服,到复杂的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以及到理性的观点等等。如果家长认为孩子不良的行为需要改变,家长同样可以提供选择的机会。比如,孩子在墙上乱涂鸦,为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可以让孩子选择擦洗墙壁,或是做额外的作业。这样既给了教训也保留了孩子的尊严。

孩子错误的行为,是可以转变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树立起责任感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家教的魅力所在。“家教是责任,也是一门艺术。在家教过程中,我们与孩子一同成长。”

黄海凌女士系加拿大注册心理咨询师(Canadian Counselling & Psychotherapy Association),毕业于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拥有心理学学士、心理学硕士等学位。她的咨询专长包括亲子教育、两情关系、移民群体及国际学生的自我调整及适应。联系方式:519-497-0220,www.fellowtravelercounseling.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