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股市厌倦了?别担心,中国的下一个泡沫很可能在楼市或债市中形成。如果想再次看到股市震荡,只要有耐心,六年后中国将迎来下一个盛衰周期。
这是因为近期的股市走势只是中国疾病的一个症状,而这场疾病折磨着整个中国金融体系。中国的资本总是被严重错配,眼下更是大量的资本处于错配状态。除非中国采取痛苦的改革措施推动金融系统商业化、去杠杆化,否则中国将继续从一个泡沫跳到另一个泡沫中,浪费数万亿资金。
中国的金融系统缺乏竞争力,其核心部分是国有银行。国有银行资产占到了正规银行业资产的约95%。中国一厢情愿地认为国有银行参与到了相互间的商业竞争中。
非银行金融(或称为“影子”金融)领域确实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但随着监管环境变化,国有银行将影子银行业务转出、转入资产负债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子”金融。
中国的债市由国债所主导,国有银行大部分债券交易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国有企业也可以在规模较小的公司债市场发行债券。
至于中国股市,它一直伪装成一个真正的市场,但本质已经暴露出来。无论股市上涨还是回调,都不是基于上市公司表现的变化。股市最初上涨是因为人们感受到了令人鼓舞的政府姿态,而对接下来股市攀升行情的管理不善又导致了股市的下跌。中国股市里没有便宜货,也没有昂贵的股票,一切跟着政策走。
当所有选择都掌握在政府手中的时候,政府就成了资金流动的指挥棒。2008年晚些时候,中国政府将规模空前的信贷扩张当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制胜法宝。当时,贯穿2007-2008年的A股泡沫已经破灭,过剩的资金便蜂拥流入房地产市场,其后果是严重的。
中国政府需要做的不是救市,而是找出一条能将银行业私有化的可行之路。随着国家向民间资本发放银行牌照,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但如果仅仅是把民间资本引入国有银行占主导的银行业,那么银行业的转型将遥遥无期,耗费的将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的时间。
放开资本项目是为银行业引入外资竞争的又一途径,但这次股灾却成了拒绝推进资本项目放开的现成借口。这样的借口已经重复了15年。不错,如果资本项目开放了,股市的抛售会更加猛烈,但如果资本项目真的开放,过去10年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会被纠正,那么股市暴跌的一幕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
中国确实有不立即实施改革的正当理由,但不能以此为由回避改革。中国必须首先去杠杆。那种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轮番炒作和政府希望用股权融资加以替代的债权融资都必须得到控制。考虑到中国的货币和信贷基础庞大,它们的年增长率至少要在三年的时间里远低于两位数,且还是在一切都顺利的前提下。(来源: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