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兴趣
我读书线条蛮清晰的。首先,我读的最大的一类书就是历史书。我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小时候有一本《上下五千年》,写得特别好。后来到了大学,一个同学跟我说,你要想认识世界,必须读历史。我就开始读历史,读了翦伯赞编写的《中国通史》,然后读了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我很推荐这本历史入门书,因为就这么厚三本,把上下五千年写完了。法家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我读法家真正读懂了中国的政治、中国的社会。比如,《商君书》讲法家的统治之术等。
儒家是定位
我现在就是聚焦儒家,比如说现在很多写论语的书,都是老师讲的,是站在外面,或者认为自己站在高于古人的地方看古人。其实,最有局限性的是今天的我们,而不是古人。古人当年理得很清楚,什么有,什么没有,都很清楚,但我们现在什么都说不清楚。所以,学古人的东西真正进门拜师,是把自己放得很低跟人家学。我立志去学习做一个儒生,认真学《四书》,学王阳明,学曾国藩。这是我目前每天早上在干的事。
符号学是原力所在,是品牌传播的根
我写过一本书,叫《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讲的是符号学和语言学的东西。符号在品牌上面,有一个形象、一句话、一个词。这样,我进而研究语言学和词语的学问。
20世纪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叫哈耶克,他写了《通往奴役之路》。他说集体主义是通往奴役之路。他说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用中立的词汇,大多数的词汇都有立场和逻辑。当你使用了这个词语的时候,你就已经承认了它的立场,进入了它的逻辑,它就已经控制了你的思想。计划经济好还是市场经济好?你怎么能说计划不好呢?当你使用了计划这个词,人家就问你到底要不要做计划?我们企业也是一样,企业必须要做预算,预算有用吗?预算经常跟实际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能不做预算吗?还得做预算。所以你使用了计划经济这个词,你就是承认了经济是可以计划的,再讨论可不可以做计划就没有意义了。
媒介环境学派(多伦多学派)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生产内容,权力去中心化。
雷军说了,得粉丝者得天下,以后你没有粉丝别想玩品牌。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可笑,我觉得品牌跟顾客是一种弱关系,没有那么强的关系。做B2B的可能关系强一点,买个牙膏跟你这个品牌有多强的关系?弱关系,就是一二三买单的事,谁会粉你?后来才知道,不对。由于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参与,用户可以参与你的产品,可以在里面投入感情,他就会粉你。人在什么地方投入感情?我们都学过,如果你想交个朋友,请他帮忙。
有本书叫《硬球》,就讲的是这个道理。这本书是一个美国政客写的,他就是不停地找人帮忙,脸皮厚。所以,消费者愿意参与你的产品,他越参与越用你的产品;他越是帮助过你,就越愿意继续帮你。如果他有一天不帮助你,过去对你的帮助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军事战略学是基础
《孙子兵法》属于战略学。
西方就那么几个大师。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给我一个印象就是“所有的会战都是为了最后的决战”。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在天使投资和PE时代,更是所有的会战都是为了最后的决战。只要你把决战设计好了,就不停地给你补充士兵,支持你的会战。你的决战路线图一定要清晰。
第二个大师就是若米尼。他是瑞士人,后来成为沙皇的军事顾问,他写了一本《战争艺术概论》。他对战略的认识很清晰,战略就是一个路线图的设计,就是我在哪儿,我们要去哪儿,我要怎么去。大战术就是你用什么招儿,比如说我的大战术是超级符号,我永远都是用超级符号,后期是资源配置。标准战术就是你的工具箱,所谓的预案,碰见什么事能解决,各个岗位都有。按他的体系来构建一个公司的战略,非常清晰。
其他的还有富勒。富勒写了一本《战争指导》,指导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是英国人,他的书在英国只卖了500本,但是德军人手一册,后来德军用富勒的方法发动了二战。此外还有李德哈特等几个战略家。
MBA教材是专业
我读的第六类书就是MBA教材。设计品牌、营销、消费者行为学、战略,所有这些与商学有关的,我都推荐大家拿教材认真读一下。
前沿畅销书
最后一类就是前沿的畅销书,也要认真地看。比如,互联网时代你必须要读《参与感》,但这还不是最经典的,最经典的应该是《失控》。微信之父张小龙说要读《失控》,我读了两遍。还有一本书叫《重启——互联网思维路线图》,我推荐各位读下。《失控》700多页,你不一定读得下来,《重启》这本书比较薄,而且讲的内容比较入门,比较清楚。
还有就是周鸿祎经常推荐的《颠覆式创新》。我也推荐《周鸿祎的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特别是关于用户的思想讲得特别透彻。现在讲互联网思维很大的一个核心就是要理解用户思维,因为用户思维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重要的。你以前或许能蒙骗用户,但现在不能蒙骗,一定要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来源:i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