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锵爵士–追求完美的“中国人”

一提到邓永锵爵士,香港及英国媒体常常形容他是“上流社会红人”,尽管他本人似乎并不同意这样的描述。不过,如果说他是‘上流社会里最有人脉的人’,估计邓爵士本人不会反对,他曾笑称自己最不缺的就是朋友。在英国,邓永锵的朋友圈就包括查尔斯王储、已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前首相梅杰和布莱尔、名模凯特·莫斯、著名华裔小提琴家陈美、金融家罗斯柴尔德勋爵等众多政商界领袖和名流。

近来,邓永锵爵士又把一些名流朋友们请到“中国站(China Exchange)”作客,其中包括英国著名建筑师福斯特、谷歌创办人之一史密特等。这些嘉宾和他神聊六十分钟。架式很象个没有摄影机的电视名人脱口秀。而听众只需花上五英镑,就可入场听邓爵士与这些名人海阔天空地聊天,并有机会向这些名人直接发问。

中国站是邓永锵爵士今年2月底在伦敦市中心唐人街开设的一个非牟利机构,他对BBC中文网表示,创办“中国站”就是为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他说:“‘中国站’要向观众展示最好的的东西”。他补充说,如果“中国站”只介绍中国,年轻人就不会来,但是请一流名人他们就会来,因此“中国站”讲求的是完美,而不只是中国。至于为何命名为“中国站”,他的解释是,因为站即火车站,有来有往,他希望“中国站”能起到一个平台作用,让外国人可以进来这里看看中国,中国人也可以进来看看外国。

其实,邓永锵虽然外表很西化,而且在英国结交了不少上流社会的朋友,但他却不断强调自己的中国人身份。事实上,他至今曾经经营过的生意,绝大多数在英文名称上均与China(中国)和Tang(谐音,既是普通话中唐,也是其姓的英文拼音)有关,例如香港China Club(中国会)、国际时装连锁店Shanghai Tang(上海滩)、在伦敦及香港的餐厅China Tang(唐人馆)等。

他对此的解释是,因为他非常爱国,但他也同时强调说,他只是爱国,而不是爱任何政党。说起爱国,邓永锵也称得上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前辈”,因为,早在1983年,他就带着他的香港女明星女友张淑仪跑到北京大学教了一年半的书,而且还在北京宣武门一家基督教堂与张淑仪女友举办了婚礼。

他对BBC中文网回忆说,他的中国情结源于1979年,在澳门富商何贤的安排下,他和何贤的儿子何厚铧(后来担任澳门特区首任特首)去中国的安徽爬黄山,这也是他首次踏足中国大陆。他说,当他看到云海就觉得很伟大,从此就开始“真真正正爱国”了。

他对当年在北大教书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甚至还记得当时在北大教书的月薪为400多元人民币。他向记者透露说,他在北大最初是教授西方哲学,但不久就赶上中国反精神污染运动,北大校方告知他不能再教哲学课,后来又改为教授英语。班上共有14名学生,都是中国文革后首批公费派往英国留学的博士生。他还向记者展示了当时与学生们一起留影的合照。

这一经历似乎也影响了他事后的事业发展,甚至也启发他日后创办‘中国会”、上海滩和伦敦唐人馆。而在伦敦社交圈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他身穿唐装周旋于英国名流中,这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其上海滩时装做“人肉广告”,但也反映了其浓厚的中国情结。就连他现任英国太太路西也形容他是Fried eggs(炒鸡蛋,意即“由里至外都是中国人”)。2005年,BBC举办中国周,其中王牌时政辩论节目Question Time在上海实地举行,邓永锵爵士也作为嘉宾之一参加了有关讨论。

对于中英文化差异的问题,邓永锵爵士认为,许多人都过于强调中西文化的差异,但在他看来,中西文化的分别很少,而且共通点多于差异。因此他决定,我们讲的不应该是中还是西,我们应该讲的是好还是更好,甚至特别好。他特别强调说,中国的文化有好有不好,西方的文化也是一样。

虽然邓永锵爵士经常亮相伦敦的社交圈,但他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和他的英国太太住在香港。他对BBC中文网说,他一直主张中港两地的中国人应该多来往,相互认识及了解,因为香港中国人和大陆中国人的思想差别很大。虽然这两年香港人和内地人矛盾很多,但他认为,一个社会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得亦会有失。换言之,既然香港经济需要大陆游客的支持,因此对于一些大陆游客带来的影响也应该包容。

邓永锵爵士出身香港一个望族家庭,其祖父是已故香港著名富商兼大慈善家邓肇坚爵士。现在在香港仍然到处可见以邓肇坚命名的医院、学校及慈善机构。不过,邓永锵爵士对记者表示,他虽然出身名门,但绝非大家想象中的“富二代”。

他曾经著书讲述了其中的原因。原来邓永锵爵士的父亲邓伯勤一岁时得了重病,生命垂危,当时他祖父邓肇坚非常难过。其祖母觉得既然儿子要不久于人世,就编了个谎来安慰邓肇坚说,“算命先生早就预示邓伯勤是邓肇坚的克星,所以无需为邓伯勤难过。”没想到邓伯勤后来活了下来。但这个善意的谎言却永远地拆散了这个家庭,因为邓肇坚从此再不愿见自己的妻儿。所以邓永锵爵士是世家子,但并非含着金钥匙出生。相反,他小的时候生活贫困。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承认:他想起奶奶,不时仍会哭泣。

而在采访中,邓永锵爵士也不时流露出对祖父邓肇坚的不满之情。据他说,祖父邓肇坚后来做了爵士后,为了怕儿子一家人的生活遭遇影响了自己的形象,于是决定送儿子一家人到了英国,而邓永锵爵士也因此留学英国,首先在伦敦大学取得哲学学士荣誉学位,其后又在英国剑桥大学继续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

不过,由于经济还不富裕,所以他在留学时也要打暑期工来赚钱。他说,他曾经干过不少不同的行业,包括在伦敦哈罗德百货公司给客人量裤脚,在中餐馆里两手托八只大碟,也在马房铲过马粪,甚至还洗过厕所。
追求完美的人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在工作和生活里非常注意各个细小环节,而且往往追求完美。他在采访中也承认,这可能是他的一个缺点,甚至连其太太也对此有微言,但他同时认为,他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他自己什么都会,自然对别人的要求标准也高。

在与邓永锵爵士进行的近一个小时访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快人快语,直言不讳,谈话亦庄亦谐,颇有老顽童风范。

从外表看,他的行为举止很像一位传统的英国爵士,但在内心深处却又是一位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中国人。而且无论在生活上还是事业上,他都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