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的大抱负

香港上环(Sheung Wan)寒冷潮湿的空气中飘着一股炸鱿鱼串的刺鼻气味,卖鹿茸和干虫草的传统中药店旁坐落着一栋不起眼的办公楼。在这栋楼里办公的WeLab联合创始人龙沛智(Simon Loong)期望,自己的公司能在引领香港零售贷款业进入数字时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该公司瞄准的市场是中小借贷者。在香港,这类借贷者一向没有什么渠道方便而廉价地获取资金。即使是向商业银行在线申请贷款,可能也需要去分支行面谈,而面向低收入顾客放贷的小额融资公司,则收取高息来弥补肯定不那么严格的信用审核和更高的违约率带来的损失。

WeLab的目标是更快、更廉价、更方便。龙沛智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宗旨在于提供高效的替代品”,而不是甄别“新需求”。它着眼于特定的用户群体。“我们设计的产品是面向精通科技的年轻顾客。”这类顾客不想为了申贷而不得不跑银行网点,也不想成为交叉销售(Cross-selling)的对象。

龙沛智曾是一名商业银行家,在花旗银行(Citibank)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总共效力了15年,他在2013年创立了WeLab。这名穿着得体、说话温和的WeLab行政总裁,在一个玻璃墙小房间里接受采访,这个房间位于该公司占地2000平方英尺的总部办公室的一角,面积小得勉强放下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他的座位旁有一扇窗户,窗上贴满了便条,上面用记号笔龙飞凤舞地写着什么。他令人信服地谈到,他渴望将“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提供给借贷者,尤其是那些很难从使用传统风险评估工具的贷款机构获得资金的借贷者。

WeLab开发了自有软件WeDefend,该软件旨在帮助WeLab在不影响准确定价的前提下快速完成信用评估。龙沛智不愿透露细节,但他明确表示WeDefend依赖于顾客提供的信息以及网上公布的数据。例如,从搜索引擎如谷歌(Google)和百度收集的信息能够帮助验证身份。不过,筛除“烂苹果”可不像统计Facebook好友那么简单,龙沛智表示:“盗贼也好,好人也罢,都是有朋友的。”如果顾客不愿分享个人信息,“他们就得不到钱”。该公司的旗舰产品WeLend虽然遇到过不诚实的申请者,但到目前为止从未被成功骗贷。

营业初期,WeLab花了很大力气来说服服务提供商相信该公司有存在的道理。龙沛智说:“香港还不习惯于接纳创业型企业”。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营业记录,房东不愿向它提供办公场所,银行也不愿为它开立账户。“你得有一年的营业记录。但没有上面这些东西,你怎能(起步并)成长起来呢?”

资金方面倒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第一轮融资是在2013年,从朋友和家人那里融来了200万美元,比130万美元的目标要高。接着在去年,一些大名鼎鼎的投资者通过入股注资了2,000万美元,其中包括TOM集团(Tom Group)和硅谷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TOM集团是一家在港上市的媒体公司,李嘉诚(Li Ka-shing)的旗舰企业集团长江和记实业(CK Hutchison)持有该公司36.7%的股份。

WeLab构想的形成过程始于2010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一间宿舍。当时龙沛智的未婚妻来这里读MBA,龙沛智在帮她整理宿舍。他快速翻阅了下未婚妻的课程作业,意识到进一步的学习可能对自己也有帮助。于是他申请了学术休假,离开香港的家搬到这里,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科学与管理硕士学位。

课程改变了他对金融和自身抱负的理解。“我发现我的圈子太小了,就是些想推动资金转来转去的人,然后就没别的了。”这段学习让他认识了各种背景的专业人士,并鼓舞他将目光投向常规的金融职业生涯之外。在他看来,在一家银行作首席执行官的梦想似乎已不再有趣(他以前曾认为,“如果发生奇迹,我最想做的就是成为一家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这段学习让他深刻意识到,用科技去颠覆金融服务业的时机已经成熟:2008年的危机提供了一个建立消费银行业务新模式的机会。他开始着手创立WeLab。

他表示,WeLab的发展一直令人鼓舞。去年第四季度,WeLend的贷款申请同比翻了两番。到2015年4月中旬,WeLend收到的申请额总计近1.7亿美元,相比2014年底增长了40%;贷款额平均为1万美元左右,最大一笔为6.5万美元。

龙沛智不愿透露贷款账目的大小,但随着WeLab对其信用风险评估的信心逐步提升,批贷比例已从10%到15%升至20%到25%。这个比例不太可能再上升很多:接受风险更高的顾客可能需要追债、提高成本和改变只做线上业务的模式。

WeLab信用评估技术的有效性已在香港得到证明,因此该公司正将业务扩大到中国内地。该公司在内地的网站“我来贷”(wolaidai.com)是基于P2P模式,为小额贷款人和小额借款人牵线搭桥,这将WeLab的出资承诺限定在了内地的400亿美元无监管在线借贷市场。尽管如此,该公司仍坚持严格的风险评估,以确保能够健康发展。龙沛智表示:“如果个人贷款者搞砸了,这个平台也会完蛋。”

为了测试其针对某一同质群体的信用评估技术,“我来贷”将最初的业务限定为助学贷款,每笔最多6,000元人民币(约合965美元)。龙沛智表示,这个群体的一大优势是,学生们有“大量的在线数据”;最长12个月的还款期限也确保了学生毕业前要还清贷款。

“我来贷”在广东起步,现在的服务对象已不仅限于学生。龙沛智预期该公司在中国内地的贷款额会在数月内超越香港。该公司的100名员工有近70名在中国内地,其余在香港和印度。

“我来贷”正在拓展新的增长机会。今年3月,它推出了与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酷派(Coolpad)合建的一个网站,方便购买手机的用户分期付款。WeLab认识到了“拥有”顾客的价值,它除了提供信用评估软件外,还为该网站冠以联合品牌,收入则与供货商合作伙伴分享。

回过头来看看WeLab香港总部所在的社区,街角的传统中药店正被法式咖啡馆和美式小餐馆取代。龙沛智肯定希望WeLab能对传统银行业服务产生类似的革命性影响。

招兵买马一直是WeLab面临的一大挑战。龙沛智表示,该公司要招的第一批人,也就是那些金融专业人士,对离开他们在大公司的安稳位子加入该公司持怀疑态度,所以劝诱这批人加入要做大量的说服工作,包括分给他们WeLab的股份。龙沛智不愿透露自己持有多少股份。

此外,WeLab找不到足够多的、金融和技术两方面技能都不错的专业人才。由于在香港当地招到的首个技术合伙人不太理想,WeLab从新加坡聘请了一名首席技术官,在印度招聘了程序员。

一开始,这些人每季度到香港出差一次,这有助于印度团队融入整个公司。但后来,新加坡的首席技术官每周一次的出差让公司付出了不小的成本,该岗位的职责现在被分为两半,由香港的一名技术主管和中国内地的一名技术主管分别负责。

龙沛智表示,一名股票投资老手曾劝他道:“你不总是一下子就能找到那块最合适的拼图零片。”(来源: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