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叹姜维
丞相北征匡汉室,姜维仿效动川兵。
循规蹈矩无新路,军在出奇计在精。
诸葛一生唯谨慎。“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在赤壁之战联吴破曹时是很正确的战略方针。但刘备得蜀以后,让关羽“占荆州,和东吴”是很难同时兼得的,故有关羽之走麦城之败。诸葛亮六出祁山,重复老路,不用魏延分兵出斜谷的奇谋,太过谨慎,不肯冒险,所以不能出奇制胜,北伐战略目标就很难实现了。当年韩信暗度陈仓及后来的背水列阵,都是出敌不意的大胆奇计。
孔明、姜维先后北伐中原,以弱击强,但孔明循规蹈矩姜维因循守旧,始终不肯冒险出奇兵,结果打成消耗战。使蜀汉国力逐渐更加衰弱,终归一事无成,令人感慨。姜维甚至在往年的旧址上下寨而被邓艾预先挖地道设伏兵偷袭成功可见姜维重复老路之弊。但诸葛亮姜维两人始终忠于蜀汉,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钦佩。反观后来邓艾攻蜀,仅几千兵士,且无马匹、后勤及援军,竟然可以翻山越岭孤军深入,冒险长途奔袭,最后迫使数万成都守军投降,简直不可思议。军事上出奇兵就象高风险投资,风险高但回报也高。军事上不能冒险出奇不意攻其不备,难成大业。
五绝 叹魏延
魏延无叛意,反骨子虚云。
大将遭疑用,失机也误人。
蜀汉大将魏延,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但一直不为诸葛亮所信任,认为他有反骨。纵观他投刘备以后,多次独当一面,尽管诸葛亮待他不公,却从没反叛过。而且曾献奇谋分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非常可惜不为诸葛亮采纳,使蜀汉失去一次绝佳的胜魏良机。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并没有投魏,而是死于和杨仪(非好鸟)的内争及自己的居功自傲。魏延冤案加上诸葛亮错用言过其实的马谡,可见诸葛亮并非知人善任。在识人方面,他不及刘备。
五绝 叹刘备
火烧连寨败,缘自错兴兵。
留下终身恨,托孤白帝城。
关羽襄樊战役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几乎迁都,是刘备出兵的最佳时机。可刘备孔明在蜀中按兵不动,坐失 荆州及最好的问鼎中原或吞并东吴的良机。等到荆州已失,关羽、张飞、黄忠相继死去(五虎上将去其三),先主才兴兵伐吴报仇。盛怒之下头脑发热,身边又无高参猛将,焉能不败?可惜多少万精兵,重蹈赤壁曹公覆辙!
刘备是亲身经历过赤壁之战的。陆逊火烧连营几乎是周瑜火烧赤壁的翻版,刘备居然没有接受曹操教训,可见刘备的军事才能不高。刘备半生戎马,败多胜少,而他军事取胜的时候都有高水平的军师辅佐,如赤壁之战有诸葛亮在旁,进取西川先有庞统后有诸葛亮,取汉中时有诸葛亮及法正……刘备没有过靠自己独立指挥而获胜的战例。夷陵伐吴之战既无高级军师又无著名战将辅佐,虽然七旬老将黄忠跟随他出征作先锋但初战就不幸中箭身亡。如此看来,刘备伐吴,败局事先就埋下了。
刘备蜀汉称帝以后变得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伐吴时又小看东吴统帅陆逊。陆逊可是吕蒙袭夺荆州的主谋。刘备没想到自己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败给东吴年青统帅陆逊,羞愤难当,躲到白帝城蜗居永安宫无颜回成都见众多臣属,直到临死召诸葛亮赶去托孤,可见先主情商比较低。尽管对诸葛亮不是完全信任和放心,但临死能冒险下赌注托孤,后来诸葛亮能鞠躬尽瘁辅佐阿斗让蜀汉坚持了几十年而没以权臣而夺位,刘备也算是有知人识才之能,不愧为一代枭雄。
其实,当时曹丕都已预知刘备必败,但奇怪的是诸葛亮等蜀中人物并没有采取措施去预防刘备伐吴的失败,诸葛亮只是在陆逊火烧连营后派赵云出秭归接应惨败而回的刘备到白帝城,这算是一桩蜀汉疑案吧。刘备诸葛亮当初任凭关羽独自两面对抗曹军和东吴而没提早派兵策应支援也是一桩蜀汉疑案,因为在刘备取得西川后关羽“东和孙权”与占据荆州根本不可能兼得。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