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旋风”下的印度总理莫迪之旅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之际正值中国雄心勃勃加紧重划亚洲版图计划之际。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把它称为“中国旋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则在“重振中国梦”之后,又谈到“亚太梦”。北京希望用投资、商务、外交以及金融创立和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基础设施和各种机构的庞大网络,每一项政策都为下一个计划铺路,把亚太地区紧紧地粘合在中国的怀抱。

习近平表示,觉醒的中国是“和平、友善和文明的雄狮”,但问题是谁敢不带着铠甲就闯进狮子的领地呢?莫迪所面临的挑战与许多中国的亚洲邻国一样:如何与这头友善的狮子找到共同的利益所在,同时又如何能够在狮子发威时有效地躲避而不受伤害?随着中国自信心的高涨,在新领导人习近平的掌舵下,中国已经不再沿用过去30年的所谓“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

中国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更增加了自己的底气。由中国牵头的亚投行(AIIB)跟其他由中国统领的金融机构一道将大笔投资修建高铁、燃气管道、道路、港口以及工业园等。印度当然也想借光受益。

在习近平去年9月访问印度时,莫迪才刚刚就任总理4个月。他们二人的峰会可以被看作为中印关系新开端的蜜月期。当时中印双方宣布了一大批商业合作动议,包括一笔中国20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但现在8个月过去了,进展似乎很缓慢。中国的投资者抱怨印度太官僚,而印度的出口商则埋怨中国的进口限制。

目前,印度的经济增长有赶超中国之势,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但是,印度的经济规模没有中国大,同时还要与其他国家一道竞争中国的投资。尽管当初莫迪的竞选宣言是让印度的经济快速增长,并且打出“印度制造”的口号以吸引投资者,但是实际上中国的商家觉得印度并未有太大的起色。

而与此同时,中国式的“旋风”正在酝酿成长。在印度北部,中国建立了所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建立一个穿过中亚以中国为主的基础设施、商业等的网络。而在南部,跨过印度洋中国则有“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中国已经迅速成为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塞舌尔的巨大投资者。

此外,中国对印度的传统盟友尼泊尔和不丹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上个月,中国领导人访问巴基斯坦,承诺460亿美元的投资兴建铁路、陆路以及能源项目,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 难怪印度的安全分析人士把它称之为中国的战略包围。但是印度也在进行战略布局。

莫迪在访问中国之前早就拜访过日本。对此,中国的官媒曾不无讽刺的发表社评说,“日本对莫迪的访问感到兴奋,因为日本希望与印度合作来牵制中国”。但其实,莫迪感兴趣的是日本的投资和技术。日本和印度就像一对同床异梦的夫妻。

4个月后,莫迪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印度共和日的庆祝活动。莫迪和奥巴马还发表了“亚太和印度洋地区战略远景的”联合声明,其中有些话显然就是给中国听的,比如确保海上安全以及航道自由,“尤其是在南中国海”,并敦促各方“避免威胁和动用武力”。说到这才点到了莫迪的真正问题。

中国在亚太的战略眼光是削弱美国的影响力,并充分利用它的经济优势来达到此目的。习近平去年曾表示应该由“亚洲人来管理亚洲的事物”。而对中国来说,只要美国继续与中国保持交流,中国可以接受美国在西太平洋参与的合法性。而对印度以及其他的地区邻国来说,他们可以同中美两国都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这样,他们一方面可以从中国的经济关系中获益,另一方面同美国保持安全框架的关系。但是,如果中美两国演变成公开竞争的话,那么就要看谁的朋友更硬了,那时,该地区的国家就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那些同北京没有领土纠纷的国家至少不用担心主权问题,但印度则不然。尽管中印之间就边界问题在过去10几年进行了18轮的会谈,北京和德里却未能解决自1962年战争以来的领土纠纷。即使在去年9月习近平访问印度之际,习的访问也被中国军队侵入喜马拉雅有争议地区一事罩上阴影。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两国的领土争端问题似乎被有效地控制在最低点,还不至于一触即发。

相比之下,中国对在南中国海和东海与日本、菲律宾以及越南的领土争端态度要强硬得多。中国在形容与印度的领土争端时语调要缓和得多,只是把它形容为“历史遗留问题”。至少暂时来说,中国似乎准备在与印度打交道时采取一种比较灵活的政策。中印两国有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中国总理李克强曾说过,中印两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他说,当中印发出同一个声音的话,世界就得倾听。而本周的峰会,确实将会提及瑜伽和太极的好处。同时还会强调两个文明古国的弹性以及共享佛教文化的共鸣。但问题是,甜言蜜语和斛光交错之后亚洲这两个大国是否(不是何时)能够在那些决定未来的事物上找到同一个声音。(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