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莫迪个人魅力催生中印历史契机

中印成为崛起大国的历史关头,出现了两位政治强人。习近平莫迪能否联手实现两国关系历史性突破?印度总理莫迪今天抵达中国。不是到北京,而是去西安。西安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老家。习近平回到家乡迎接莫迪,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礼节的“宾至如归”。

当然,去年习近平到访印度,莫迪总理也是在他的家乡古吉拉特邦的艾哈迈德巴德接待,礼尚往来。但是,北京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研究员马加力对BBC中文网分析说,对中国领导人来说,克服根深蒂固的“天朝大国”心态,到地方上迎接来访者,历史鲜有。马加力研究员说,外国领导人来中国访问,首站不到首都而到地方城市,有很多先例。但是,中国领导人前往地方迎接,习近平创了先例。马加力说,这表明,中印两国领导人都在释放强烈的个人善意信号。

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超过26亿,两个人口最大的国家也正在成为新兴政治经济大国。在这个历史关头,两国都出现了过去几十年未有的政治强人。习近平和莫迪能否以个人魅力和政治权威溶化中印两国间的历史坚冰,实现两国关系历史性的突破?

中印两国历史积怨和现代利益冲突错综复杂。北京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研究员马加力在北京接受BBC中文网电话采访时说,近年来,两国对领土争议等棘手敏感问题采取“管控”的策略,积极寻求在经济等其它领域发展关系。印度新德里Jawaharlal Nehru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Srikanth Kondapalli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话说得更直百:“印度在寻求投资,中国有钱,对两国是双赢”。的确,中国经济出现几十年未有的减速,外汇储备已接近4万亿美元,而印度改善机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缺口估计达1万亿美元。双方大有生意可做。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钱摆平的。

前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马宇歌曾在印度外交、经济、环境与能源事务相关的多个智库和学术机构工作过,他为BBC中文网撰文中说,以他的切身感受,印度“越是务实的群体,如经贸、气候变化、能源开发等,就越对中国抱有好感、 也愈倾向于合作共赢。而一到公众领域,便宏论‘中国威胁’、避谈‘中印共赢’”。

而中国对邻居的“天朝大国”心态,为这种非理性因素火上浇油。马宇歌认为“在印度紧锣密鼓地全面研究中国之时,中国却至今没有投入足够的国家和社会力量注目于这一全球大国的崛起。中国对印度并非理性的忽视重挫了印度的大国荣誉感,进而加深着印度对中国的恐惧。”

北京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研究员马加力对BBC中文网分析说,这种非理性因素的根源,是中印两国之间严重缺乏政治互信和安全互信。而缺乏政治与安全上的互信又在时时加剧着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马加力举例说,中国舰队在印度洋的打击海盗、护航的行动,本没有针对印度的意图,但却引起印度的极大猜疑和紧张。这种缺乏互信不仅是政府间的,更存在于民间。莫迪总理启程前在在新浪微博上开设帐号,中国网民的许多评论让国际媒体瞠目。那么,如何克服中印两国关系中缺乏信任的实质障碍,溶化隐形的坚冰?

马加力认为,中印双方逐步将交流从传统的经贸、文化领域,扩展到新的领域,比如两国军队的交流。善意积累起来了,疑虑自然消解。但马加力说,最关键的,是两国领导人有强烈的政治意愿这么做。而习近平和莫迪都在释放这样的信号。

印度前驻华大使Rangachari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也有同感,他说,在西安见面,这样轻松的环境有助于两国领导人增进了解,而两人之间的个人关系的确很重要。马加力认为,综观历史,卓越的领袖人物会对历史进程起重大的作用。习近平和莫迪在各自的国家都已建立起个人的政治权威和民意基础。而他们在国内的权威和人气又为他们在外交上采取大手笔提供了资本。马加力说,中印两国关系到了一个历史性关头,两国领导人也应有一个历史的担当。他个人对习近平与莫迪联手取得中印关系重大提升持乐观态度。(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