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震后经济能否浴火重生

地动山摇,大地震究竟给尼泊带来多大的损失?多年来政坛也动荡,政府被指“自私自利、无能腐败”,重建存在怎样的困难和变数?已然脆弱的经济能否浴火重生?

加德满都,一间干净整洁的办公室内,地板上堆放着一盒又一盒的特产茶。这都是尼泊尔东部茶园刚刚采摘的新茶,目的地是哥本哈根、伦敦这类大都市中的高档餐馆。

但是眼下,这些茶叶根本哪儿也去不了。公司老板吉亚瓦里(Lochan Gyawali)说,“我们不能发货,也不能寄样品。那么多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送过来,海关根本不能处理出口。当然,这样做根本没错。”大地震之后,他的当务之急是要检查所有员工的安全。还好,没有伤亡,但是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农田或者其他生计,所以,茶厂的工作陷入停滞。“不久的将来,一切都会恢复正常。这是我们的希望。”

大地震以来,媒体关注的焦点一直是加德满都遭受的生命损失和破坏,特别是世界知名文化遗迹所受的浩劫。不过,加德满都正在快速恢复正常。大地震发生后,成千上万的加德满都人立刻逃往外地、乡下查访亲人,现在他们正在逐渐返回。商店又开门了,街道又繁忙了。

但是,在尼泊尔人所说的“中部山区”,局面却相当不同。这是一片崇山峻岭、人迹罕至的地区,是连接南部平原与北部喜马拉雅山脉的桥梁。那里10多个区受到严重破坏,一些小镇、小村被夷为平地。政府说,50万人迫切需要栖身之所。

尼泊尔财政部长拉姆-马哈特(Ram Sharan Mahat)估计,地震给尼泊尔造成的的经济损失至少也要达到100亿美元。这相当于尼泊尔经济规模的一半。但是,全面评估损失还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部分原因是许多受灾地区位置偏远。那么,损失数字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历史上,中部山区一直是尼泊尔最贫困、最受忽视的地区。这里大多数人靠种田为生,青年壮丁到海外去打工,比如,在印度、马来西亚或者海湾国家的建筑与工地从事高危险、低报酬的体力劳动;女人、孩子、老人留在家里种田。正是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那些让尼泊尔仍然占据南亚最不发达国家地位的贫困与落后。也正是在这里—套用财政部长的一句话,地震的冲击也最严重。马哈特说,“成千上万的人刚刚脱贫,现在又面临陷入赤贫的危险。”

眼下最为紧迫的一个问题是即将到来的梅雨季节。雨季开始前,雨已经下个不停。政府和救援部门面临巨大压力,必须在两个月后雨季全面来临之前为灾民提供安身之处。接下来一个问题,如何保证他们生活在故土。

世界银行尼泊尔事务负责人祖特(Johannes Zutt)说,“冬小麦还在地里,需要收获。今后三到四个星期内,夏收的稻田需要插秧。我看,许多受灾严重的家庭根本收不了麦子,收了也没有地方放。因为,仓库都震塌了。”

许多灾民都在等着政府发放廉价的种子、贷款,帮助他们重建家园。但是,尼泊尔脆弱的多党民主制并没有妥善照顾人民、向破旧基础设施投资的悠久历史。“尼泊尔时报”主编蒂克斯特(Kunda Dixit)说,“任何一个政府摊上这样的灾难都很难应付。还有,别忘了,地震以前我们就已经是一个管理不善、统治无方、政治动荡、经济脆弱的国家。”

尼泊尔内战结束已经将近10年了,但是国内政党党派纷争不休,迄今仍然没有制定出宪法。在许多人看来,他们自私自利、无能腐败。地震之后好几天,总理科西拉腊(Sushila Koirala)才从国外返回尼泊尔;高层领导仍然没有通告全国人民他们的重建构思。

迪克斯特说,其实,尼泊尔脸书网页上广泛流传着一个笑话:六名最高领导人的照片下加了一句话:“震后失踪!你知道这些人的下落吗?”但是,也有人比较乐观,认为地震会成为催化剂,迫使尼泊尔政客抛弃根深蒂固的对立、争吵,集中精力去搞长期规划。

经济学家、作家沙克雅(Sujeev Shakya)说,“自从1990年以来,我们已经有过20多届政府,后果是短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长远的目光—我们要明确,今后20年到30年尼泊尔将怎样发展。”

尼泊尔人继续评估损失、为未来做打算,吉亚瓦里希望,他们能够把效益冲击保持在最低限度。他们很清楚,重建需要时间。但是他们期盼着尼泊尔政府和国际社会能提供帮助和支持。吉亚瓦里说,“我们期盼着一切恢复常态。我只是希望,新常态能好过旧常态。”(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