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与三峡

华夏古人治水,鲧堵水而败,禹疏水而成,是因为认识到了大自然的规律,因势利导获得成功。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无坝引水工程智慧为最高,可持续时间最长(都江堰已有2,000多年),有坝工程寿命往往比较短(10多年到100-200年)。

都江堰工程分为:

1. 鱼嘴分水工程。它将岷江分为外江分洪和内江引水,枯水期内江引水6成而外江排水4成,洪水期内江引水4成而外江排洪6成。这种分水全是河道利用洪枯期水位和流速的差别自然完成而不用人为调节。

2. 飞沙堰排沙工程。都江堰利用内江弯曲河道的螺旋水流自动在引水口(宝瓶口)前将河底滚动砾石(推移质)经飞沙堰排出至外江,不致于塞引水口。

3. 宝瓶口引水工程。宝瓶口可自动控制内江水量进入成都平原,洪水期多余水量经由飞沙堰排至外江,不致引起成都平原洪涝灾害。都江堰三处工程互相依存,自然融为一体,反映了2,000多年前古人治水的高度智慧。历经2,000多年而依然造福于今天,堪称一世界奇迹。50年代,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在都江堰外江修建了一水坝,试图增加对外江洪水的控制。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推移质就淤塞了大半库容,后来被迫出动空军炸毁大坝,残坝至今尚存那里供人凭吊。典型的画蛇添足劳民伤财。由此可见,今人治水可远不及当年古人。

世界的一些著名大坝工程如埃及的阿斯旺大坝,美国的胡佛大坝,中国的三门峡大坝在建成之后都带来一系列在建坝前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如阿斯旺大坝阻塞了尼罗河的泥沙,导致埃及农业严重减产和埃及及以色列的地中海海岸线失衡等后果。三门峡建成后迅速淤积,引起上游水患加剧,威胁潼关及西安等城市安全,不得不大力改建,造成重大损失和浪费。由于认识到超大型水坝带来的许多负面后果,世界上发达国家已不轻易兴建大型水坝了。

至于三峡工程,我曾和一些国内外地理地貌及水文水资源环境专家作过讨论,象国内的已故黄老先生,国外的A. Schick教授(the Hebrew University, Israel)、M. Gordon Wolman教授(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USA) 等。他们从科学和工程的角度都对三峡工程提出了他们中肯的看法。

三峡问题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大坝寿命。任何水库都有寿命问题,从几十年到几百年不等。水库的寿命终结要么淤死,要么坝毁。三峡水库终结时人们如何面对这种超大型水坝的淤死或毁坝结果?设计者根本没做考虑,只留给子孙后代去头疼。三峡所谓的“蓄洪排沙”方案不能解决河床滚动砾石(推移质)从库区的排出问题。“上游淤积下游冲刷”是必然后果。“上淤”使水库库容逐年减小,“下冲”会使坝体和坝基在大坝泄水高速水流的冲刷下逐步崩解,就象自然界著名的大瀑布会由于潭底淘空而逐渐后退。天长日久,“水滴”尚且“石穿”,何况高速水流?

2. 发电问题。三峡水库发电量巨大,但由于淹没损失和建设费用也巨大,致使三峡电费成本很高。据有关计算,如果用修建三峡同样的费用在人口稀疏地区建设中型电站,可多发几倍的电。

3. 防洪问题。三峡只能利用防洪库容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库区上游暴雨产生的三峡下游的洪水,但不能控制发生在下游的暴雨洪水(因为下游洪水不入库)。另外由于库区蓄水,上游干支流水位被抬高,水面坡度降低,导致上游河流排洪能力减弱,所以反会增加上游洪水为害。

4. 环境问题。三峡导致上游地下水位增高,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巨大蓄水体会增加地质变动和山地滑坡等危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地震。下游地下水位则会下降,将带来与上游相反的环境问题。另外,由于上游蓄水,水流变缓,河道污水自净能力会大为减弱,而上游大城市如重庆及众多中小城镇的加速发展,排污量会大增。因此随着岁月增加,污染终会不断聚集,导致上游环境恶化。而下游在枯水季节则由于水库增加蓄水也会引起流速减小而使自净能力减弱,污染加大。

5. 生态问题。由于长江白鳍豚等珍贵鱼类无法通过大坝回游上游产卵(鱼梯无法解决鱼类过高坝问题),一些珍贵鱼类会因此而灭绝。另外还有其它生态受影响,如加大盐碱化等问题。

6. 航运问题。水库上游一方面改善了航运条件,但大坝的多级船闸却增加航运困难和时间。

7. 文物古迹问题。三峡库区有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被淹没后将永久消失,无法恢复。而复制的就再也不是“文物古迹”了。

8. 三峡大坝的战略防护问题。曾有专家提过,如遇战争,三峡大坝将成为敌人的首选攻击目标之一,因为它带来的后果实在是太严重。海湾战争期间,埃及的南方敌对邻国苏丹曾威胁要攻击阿斯旺大坝,埃及的穆巴拉克政府大为紧张,誓言要举倾国之力报复攻击大坝的国家。可见大坝被攻击的后果有多么严重。如果没有处于绝对的和平国际环境,三峡大坝就成了高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写于2008年7月多伦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