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海外发展分析

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数量与规模近几年来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截至止2014 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及资本净输出国。国际资本市场也由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介入而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成为其重要的资本来源。从区域上来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遍布五大洲,并以寻求海外市场、自然资源、战略性资产、科技等为主要投资目的。从经济体量上来看,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约为1,400亿美元,该数据显示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仍与美国、日本有很大的差距,但同时也揭示了中资企业未来投资规模潜力巨大。从投资主体上来看,私营企业在投资项目数量上赶超国有大型企业独揽天下的局面,该景象体现了中资企业海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绝大部分中国企业与欧美老牌跨国公司相比并不具备理论上的垄断优势,但却能在国际舞台上一展风云。其原因究竟何在?

从宏观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经济近30 年的持续发展,强有劲的对外国际贸易以及外商在华的大量投资,为中国带来了逼近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储备币种结构以美元和欧元为主。中国政府通过成立主权财富基金采取多元化分散投资的形式,将一部分外汇储备投入于全球战略性资产,从而实现对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最终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判定,庞大的外汇储备是中国对外投资的坚实基础及重要资源。

政府政策鼓励为企业对外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商务部于2014年9月份颁布的商务部令2014年第3号«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审批监管流程,加快境外投资发展。«办法不仅在审批时间上提»高了效率,而且在审批制度上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根本性变革。

为了减少企业境外投资风险,帮助企业了解投资目的地投资环境,办法第二十七条强调商务部将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国别产业指引等文件,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的指导和规范,建立对外投资与合作信息服务系统,并为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供数据统计、投资机会、投资障碍等信息服务。

从微观层面来讲,中国大部分企业还十分年轻,初具规模。面对强有力的国际跨国集团与其在中国本土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常常感到压力沉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庞大消费市场对外商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大型企业将进入中国市场列入其重要的战略发展方针。这为实力单薄的中国企业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很多企业从创建开始就不仅要面对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来自国际跨国集团的强大压力。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避免与跨国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正面冲突,中国企业内部正在进行着一场重要的结构改革,以此来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对外投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以中资企业在欧、美国家为例,通过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从而获取与其产业相关的先进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短期看这种投资很有可能不会为企业带来即时效益,但长期看这种学习型投资方式将会加快企业的技术积累过程及综合实力的提升。最终实现经济结构“质”的改变。

近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以中、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更并不能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前景。只有积极促进产业链升级,加快创新步伐,才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节约了由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附加成本,为中资企业提供更大的便利与保障。

从历史角度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比较晚,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企业对外投资失败率高,尤其是近几年矿业海外投资领域。纵观国际并购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企业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往往不能提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从而使海外投资遭遇挫折。由于各国政治、文化、法律环境、投资审批程序、会计准则、经营管理理念等与中国本土有很大差别,且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在遵守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寻求应对复杂多变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目前中国企业所面临的艰巨挑战。聘用与培养具备跨文化操作能力以及通晓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专业人才是企业避免和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国际化人才是实施企业投资战略的保障,成功实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必须拥有一大批通晓海外投资、财务、法律、经营管理以及文化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样既能解决并购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同时又可加强并购后的整合成功率。

从近几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情况来看,私营企业在投资项目数量上赶超国有大型企业。但由于融资困难,使其在对外投资规模上很难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尤其是中、小型私营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及实力相对雄厚的私营企业多为上市企业,其对外投资资本主要来源于金融市场、银行信贷和国家专项贷款支持,融资成本低。对于中、小型私营企业来说,对外投资资本多数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但因资金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弱,致使企业难以在国外进行持续经营和发展。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型私营企业海外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中国扶持此类企业海外投资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当今的“中国制造”在很大层面上并没有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信任感。许多以寻求海外市场为目的的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的投资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以汽车行业为例,虽然近几年自主汽车品牌发展迅速,并且在产品和性能上均有大幅提高。但就海外市场而言,欧美、日韩等汽车制造企业仍然占据全球市场主要份额,而中国自主品牌车只能开拓新兴市场,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因此中国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创新,加强政府立法、执法产品监管,拓展高附加值商品,打造自主品牌, 提高知名度,将会是“中国制造”在海外的最佳选择。(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