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软实力较量 亚投行首战大捷

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评论性报道说,北京的亚投行标志着中国在挑战美国的软实力较量战中突然发力,首战告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亚投行)的名字听起来平淡无奇,它却让美国自世界二次大战后树立的世界超级大国霸主地位受到了空前最大的一次震撼。

这是美国前财长、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公知学者之一萨默斯的论断。萨默斯表示,亚投行成立之时,就是美国丧失“全球经济体系的担保者”地位之刻。“自从布雷顿森林以来,没有任何事件能够与这次中国综合运用各种努力、筹建一家重大的新机构(亚投行)相比,而美国的这次失败也是空前的,美国未能说服其传统的几十个盟友别加入这家机构,从英国开始。”萨默斯是警示中国正试图在软实力领域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华盛顿前高官中的一位。

正是美国对去年11月在北京成立的亚投行的反应演化成了一场外交争议,由此产生的重大意义已经超过了成立一家开发银行。华盛顿在欧洲最亲密的盟友: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公然违反各方默认的不得加入亚投行的美国禁令。英国决定作为“第一个西方国家”宣布递交加入亚投行申请,招致美国批评。而其他发达国家都随着英国相继加入,对美国的批评置若罔闻。

华盛顿把正在筹建的亚投行当作一个中美较量的马前卒,在这个问题上完全误判了大西洋彼岸盟友的态度。争相加入亚投行显示哪个经济大国都不愿失去和全球影响日增的中国的合作机会。而美国的老盟友以色列甚至在美国的伤口上撒盐,把亚投行称为“中国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最重要的外交行动之一”。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批评说:“我们这个事情搞砸了。”

北京一直对强硬的美国国会阻止它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增加话语权感到失望,因此中国的雄心也并不出人意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中国事务负责人普拉萨德表示,亚投行这个问题“美国要怪只能怪自己”。

很多中国事务观察者认为,亚投行标志着北京外交政策的一个分水岭。虽然亚投行带来的外交结局可能成为近期媒体的大标题,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逐渐采取多边主义并非是强硬争夺,而是这个亚洲大国的后退一步动作。其他分析人士也认为,中国慢慢接受多边机制,说明北京认识到不再能简单靠财大气粗换来政治影响。普拉萨德说,中国希望利用亚投行的多边外交,能运用其巨大的资本资源,而又避免受援国对中国的不满,就像非洲出现对中国通过双边外交直接投资导致“新殖民主义”的批评那样。

华盛顿彼得森研究所的资深学者、前美国财政部官员博格斯腾注意到,中国接受多边主义是其在国际舞台上对其地位更加自信的表现。博格斯腾认为亚投行的建立可以和美国在二战后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性相比。他说:“这是以退为进。显示了中国人的成熟态度。他们现在可以利用亚投行来发挥他们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其它国家甚至私人资本市场的参与将其放大数倍。”但他表示,中国仍然会继续在对外关系中侧重双边外交。

观察家们认为亚投行的管理机制将使其避免成为中国财政部的一个分支。博格斯腾认为,这样亚投行则将遮盖住对中国实力的批评和质疑。美国现在态度也开始转变,未来可能会加入亚投行。货币金融研究论坛的专家马什认为:“未来中国可能会向美国伸出橄榄枝,邀请其加入亚投行的董事会。”他说:“世界上两个主要经济大国首次就建立一个能匹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银行针锋相对,而北京第一次赢得干净利落。”(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