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大使出书评哈珀政府与中国交往

大卫-马尔罗尼(David Mulroney)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担任加拿大驻中国大使,也获得一个中文名字–马大维。 他现在是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高级研究员。这个星期,他出版了一本新书,其中讨论了加中关系,加拿大的外交政策,以及现代外交官的素质。

新书书名是Middle Power, Middle Kingdom: What Canadians Need to Know About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译成中文意为《中间力量, 中央王国:加拿大人应在21世纪了解中国什么》。马大维根据自己的经验,在书中批评了加拿大近年来没有能够面对中国影响力在世界的增强,做出应有的回应。

马大维具有典型的外交官风范。他的外交生涯长达30年以上,在赴华任职之前,曾担任阿富汗特别行动副指挥。这个星期一,他接受了CBC电台名牌节目As it Happened资深主持人的采访。

与中国的交往无法回避,但加拿大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方式

马大维认为加拿大近年来在外交政策上有一系列问题,包括重点不清,对待外交问题不够严肃,没有抱负。这些也都反应在对华关系上。他说:“在我外交生涯后半期,我看到加拿大在一些应该重视的外交关系上做得不够,特别是与中国之间,没有意识到对华关系已经与加拿大的经济繁荣,安全以及食品健康等息息相关。这不仅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还有华人移民的持续增加,中国留学生像海啸一样涌进加拿大等多种因素”。

虽然如何与中国共事这个问题,已变得无法回避。“但不幸的是,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加拿大并没有找到最正确的方式,相反倒好像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了”。马大维说,他接任中国大使时,上一任自由党政府每年由总理带队的大型经贸团队访华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保守党执政后与中国的关系正处在寒冷期。直到2009年才开始回暖。这段时间,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加大。这对加拿大既是机遇,也是威胁。加拿大无法回避。他说:“我们不能选择退出。也许在那段时间里,不想这个问题可能会觉得舒服点。可随着中国的崛起,强迫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即使会有一些不舒服”。

他说:“加拿大的外交政策过去一直习惯于以美国为主导,无论是经济问题还是安全问题,都可以通过与美国的紧密关系得到解决。然而现在,加拿大在面临大多数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环保、食品安全,还有更重要的网络安全,人权问题等,北京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华盛顿”。

因此,马大维提醒加拿大在“提出说法和制定战略方面”, 都应调整倾向性。目前以总理哈珀为首的的保守党政府还没有找到一种在国内可以得到“政治回报”的外交模式。现在总理办公室的做法实际上只是到中国会晤高层领导人,照个合影,把这当成了目标。而东道主并没有显示有多高兴。

马大维说,我们要学着理解中方的话语含义,什么是坚定的拒绝,什么是委婉的拒绝。 当他们说“是”的时候,是否真的“赞同”。 这都需要经验,这样才能很好了解对方的感受。马大维在书中还提到他担任大使期间,在中国开通了一些非正规的媒体渠道,例如在新浪网站上开设微博。“在那上面发表东西不用像正式外交文件那样修改来修改去”。加拿大使馆微博的粉丝后来达到数百万。

现代优秀外交官应该具备怎样的标准和素质
马大维的书还想让人们知道外交官办公室的工作情况。他鼓励使馆的员工走出去,与人交谈,了解更多的信息,把这些汇报给加拿大政府,改变他们对中国的所知所想。他认为,派到中国的最好的外交人员是那些能讲流利普通话的人。而他本人更喜欢那些表现出对中国有强烈的好奇心,不知腼腆为何物的外交人员。

他劝告那些渴望外交官职业的年轻人,如今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能讲英语和法语之外,能讲所在国的语言,此外还要有典型的加拿大式的务实和礼貌素质,最好已经到过外国旅游或工作。还有就是,外交官要有一种‘能把自己放在别人鞋里’的态度,既能够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的能力。这来源于对另一种文化的了解。这可能很复杂,但同时也很有趣。 加国无忧

马大维曾在温哥华带一个中国的代表团参观,结果走着走着全团人都不见了。原来他们看到路边一个餐厅的窗口卖中式炸油条,就聚集过去买。由此他领略到中国的早餐文化与加拿大有很大的不同。星期四,加拿大前驻华大使马大维应渥太华大学国际政策研究中心邀请,将到那里发表演讲。3月31日星期二,他又要到‘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温哥华分部,在那里以午餐会的形式介绍他的新书。(来源:RC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