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的百日维新

8月31日,是纳伦德拉·莫迪就任印度总理100天的日子。100天前,他宣誓要为印度书写一个“光辉的未来”,100天过去了,这个“光辉的未来”正渐露端倪。

“有时候,修缮一座旧房子的成本更高,而且我们不会有成就感。我们觉得,建造一座新房子会更好。”8月15日,在莫卧儿王朝的皇宫德里红堡举行的独立日演讲中,莫迪第一次清晰地给出了他的执政思路。67年前,正是在这座砂岩宫殿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宣布这个新生的国家“与命运有约”。而如今,作为印度改革希望上台的莫迪则担负起了如何实现这一“约会”的重责。

颠覆性改革

正如莫迪本人在独立日演讲中所说的那样,他要带给印度的不是在原有制度上的修缮,而是制度的重建,这种重建势必会伴随着一系列颠覆性的改革。

“我们预见到,这个新设立的机构将契合21世纪印度的发展愿景,并将加强各邦的参与度。”8月26日,莫迪在自己的“推特”中写道。莫迪口中的新设立机构即是未来掌管印度经济改革的中枢部门,而这一新机构所要取代的则是已经运转了64年的,曾经被视作是印度计划经济心脏的–印度计划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在经过十几个人的商讨之后,该机构可以对上至什么样的产业是对国家有益的,下至工厂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等一系列事情享有决策权。在1991年印度开始市场化改革之后,该机构的权力渐渐减弱,然而在该机构是否仍有存在必要性上,印度领导人的态度一直犹豫。而这种犹豫也恰恰代表了印度领导人对于应该在何种程度上进行改革开放的态度。正是在改革上的踌躇不前,让印度经济由之前的“黄金十年”跌落至如今的衰退边缘。莫迪期望凭借彻底结束这一标志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来向外界传递本届印度政府的改革决心。而在这种决心之下,在过去的100天中,莫迪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而其中一些不乏创纪录之举。

在出任印度总理的第一个月中,莫迪给出了他的第一份预算案,同时也宣布了他的也是印度未来的“野心”。在这项还给了50多项结构改革措施的预算案中,莫迪承诺将在未来3-4年内将印度的GDP提升至7-8%。在提升GDP的同时,莫迪政府希望在2015-2016财年中将财政赤字占GDP之比,由目前的4.6%下调一个百分点,至3.6%。莫迪将提升GDP的希望放在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外来投资之上。为了能实现印度的高铁梦,莫迪政府宣布准许私人资本和海外投资者参与印度铁路建设,并将适度调降外资进入印度的门槛。而对于降低赤字,莫迪政府则将希望寄托于国企改革和税收改革之上。

在出任印度总理的第二个月中,莫迪政府提出了国企改革方案–未来三年对于政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必须削减至75%。通过这一方案政府财政新增收入将超过90亿美元。“通过出售国企股份,既能获得新的资金来填补公共财政,同时又能提高印度广大公共部门的经营表现与经营责任。”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吉夫-库玛说,“此前印度政府曾数次尝试都最终没能完成处置国有资产的目标,凭借目前所拥有的支持率,莫迪将有可能会强行‘卸载’这些包袱。”

在出任印度总理的第三个月,莫迪给出了一个更雄心勃勃的计划:他要改革税制实施统一的销售税,以改变印度国内经济的“割据”局面。虽然印度独立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但是从最代表一个国家统一的–数目字管理能力–即税收来看印度从来都不曾统一过。印度各邦对管辖内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税率和税法,既阻碍了企业的自由扩张,也给中央政府的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如果莫迪税改成功,那么印度各邦目前征收的十几种地方税将被取消。据印度智库全国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预测,统一税法将会把印度GDP推升1.7%。

经历了100天的磨合,莫迪的改革意图已经为投资者所领会。在莫迪执政的100天中,印度股市上涨了约7%,而如果以去年9月,莫迪所在党人民党在地方选举中获胜为标志,印度股市的涨幅则接近惊人的42%。在今年以来全球表现最好的十个市场中,印度股市名列第四。但也有经济学家对莫迪所面对的改革困境表示了担忧,“种姓制度、教育差别化等问题带给印度的社会分裂仍将长期困扰印度的进步。在未能推动政治改革的前提下,莫迪的经济改革蓝图也只能是一幅愿景。”曾在竞选期间为莫迪提供建议的经济学家比贝克·德布罗伊说。

不结盟2.0

在让印度经济尽快步入正轨与扩大改革进程这两个经济使命的驱使下,莫迪执政百日的外交政策也显现出了不同以往的一面。

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起方,独立、自主已经成为了印度外交政策的“DNA”。然而这样的基因却也带给了印度贸易保护主义和闭门经济的思维模式。为了与印度“光辉的未来”相适应,莫迪政府尝试做出一些改变–在既保留印度外交政策的独立性外,依据印度国家利益的需求为其赋予一定程度的倾向性。这即是印度精英所倡议的“不结盟2.0”版本的核心。

在这些精英的话语体系中更倾向于将印度描绘成一个“桥梁式的或者是综合式的大国”。这反映出了印度既想要在全球化的时代与外界保持联系,但又希望在这种联系中不失去自主。

也正是在这样的外交政策微调下,莫迪走出了一条与其前任轨迹不同的出访路线。

在莫迪的就职仪式上,出现了“宿敌”巴基斯坦的总理谢里夫的身影,这是印巴分立以来首次有领导人出席对方领导人的就职仪式。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莫迪希望能缓和与拉近其与南亚伙伴之间多年的冷漠关系。之后莫迪将不丹作为其首次出访的国家,这也是印度总理17年来第一次将这里作为自己的首访地,团结南亚的目的再一次凸显。

在示好南亚之外,莫迪还站上了另一个更大国际舞台–7月15日莫迪出席了在巴西举行的金砖五国首脑会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领导人会谈。“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习近平的这番表态成为了中印关系最精准的阐释。在宣布“东向”政策近20年后,印度正在加紧建立、增强其与邻居之间的经贸关系。“印度政府开始在外交方面变得积极,而‘印度变量’的出现一方面将会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成为平衡该地区力量的重要砝码。”新德里著名战略事务分析师C·拉贾·莫汉说。

接下来,莫迪即将展开另一轮密集的出访。8月30日-9月3日,莫迪将出访日本并与其推特上仅有的三个好友之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晤。9月莫迪还会到访曾拒签其10年之久的美国 。届时莫迪的外交思路将会得到一个更全面的展示。

一百天并不足以完全显露莫迪的能力,但是在这一百天中所透露出来的改变迹象却正在让外界对其满怀期待。(来源:华夏时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