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长福特重新加入战局之后,多伦多市长选情急剧升温。同时,市长候选人庄德利(John Tory)日前民调首度领先华裔候选人邹至蕙。他22日接受专访时,保证上任后不加税。他也大赞华人勤劳、孝顺,中国文化具有强大魅力。
庄德利现年60岁,曾于2003年参加过多伦多市长选举落败,随后在2004年至2009年间出任安省保守党党魁。同时他还是律师、商人和广播电台主持人。以下是专访内容:
问:据7月7日公布的民调显示,你得到最多的支持,且首次超越邹至蕙,最初听到结果是什么心情?
答:坦白来说,我对此次结果并没有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在竞选阶段的调查结果总是起起伏伏,而且总有误差存在。我更关注的是支持率的走势。之前我排在邹至蕙和福特之后,现在走势呈现出积极的趋向,我想这和市民支持我提出的建设交通、保持低税收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的计划有很大关系。
问:福特上月底重返市府办公室,你的支持率在此时大幅领先,是否因选民对他失望,转而来支持你?
答:在我看来,市民更希望看到市府能切实改善交通问题,并在这个新移民不断增加的城市,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这几年市民看到的是纳税人的钱一直被浪费在其他地方,如Sony Centre等建设施工项目耗掉了市府大量经费,且大大超出预算。我想市民更希望看到有商业头脑和背景的人来带领市府控制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本,为他们省税。
同时,有不少市民可能对“危险行为”感到担忧。我所说的“危险行为”并非指福特的个人行为,而是指他在职期间让市府工作陷入混乱。有许多市议员表示不再想和他一起工作,而省长韦恩也表态只和副市长接洽。我想部分市民可能因此更看好我能协调好市府工作,并与省府、联邦政府合力建设好多伦多,将选票投到我这里。
问:与福特、邹至蕙相比,你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你可以保证自己的竞选承诺都可以做到吗?
答:我和邹至蕙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例如她计计划将士嘉堡地铁改轻轨,我主张修建士嘉堡地铁;她也声称要减税,但根据新民主党一贯的作风和她以往的表现,可看出她的减税计划并不可靠;而作为商人,我在招商引资方面更有说服力,我将尽可能从巴西、中国、德国等世界各地为多伦多吸引投资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同联邦和省府方面,我认为我比邹至蕙更能和他们协力合作。
福特上次竞选时曾承诺要削减土地转让税,但至今仍未实行。而我对承诺向来谨慎,不对公众说大话。作为商人,我擅于带来实际的效益,我的底线就是在保障交通运作、住房等问题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为市民减税。
问:以前你曾有几次参选的经验,从失败中学到什么可用于这次竞选?这次选战与以往的选战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距离2003年市选已有11年,现在我没有大太的野心,只想成为一位多伦多的好市长。而我在自己的谈话节目中听到许多民众的心声,了解到他们最关心的事,因此我比过去更具有智慧和责任心。这次选战我更看重民众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问:如果你成为多伦多市长,最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计划?经费将从哪里来?
答:就我了解到的情况,交通运输是目前市民关注的焦点。我提出了修建士嘉堡地铁,发展快捷巴士等建议,这些都在我的“一个多伦多公车计划(One Toronto Transit Plan)”里。其中包括“精明轨道(Smart Track)”计化,我计划七年内在现有地铁系统基础上增建一条连接万锦、市中心、怡陶碧谷的线路,缓解市中心拥堵状况,方便更多居民出行。
每个计划所需的经费不同,总体而言这是一笔很大的花费,因此我会加紧与联邦、省府的合作,申请三级政府平摊费用。同时,我还将利用2006年来成功实施的“税项增额拨款”计画(Tax Increment Financing District,TIF)来筹集资金,并通过项目建设的一小部分盈利来继续运作,保证不会提高税收。
问:你提出缓建Finch West和Sheppard East轻轨(LRT),预计将延迟到何时?
答:解决交通问题总分先后,无法同时进行。在我看来,士嘉堡地铁的修建和“精明轨道”计划是排在前面最需要实施的。尤其是“精明轨道”计划,因为它将在短期内完成,并解决市中心拥堵和士嘉堡、怡陶碧谷以及Steeles以北居民的出行问题。但Finch West和Sheppard East轻轨始终在待建名单上,只是还不能确定会推迟到何时。
问:你对多伦多华人社区的印象如何?华人文化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答:在我的印象中,多伦多华人十分勤劳,并对社区有很大贡献。我曾参观过中医诊疗室,对针灸、穴位治疗等印象深刻。我还曾在万锦体验过华人热衷的“卡拉ok”,我唱的不是太好,但我相信我的歌声给在场的人都带来了欢乐。
同时我还了解到,在赡养老人方面,华人的态度与西方不同。在华人的观念里,子女在父母年迈时要照顾父母,甚至与父母同住,以回报养育之恩,但西方人认为政府和社会有赡养老人的责任。有意思的是,一次我曾在自己的广播节目中,与一位华裔讨论东西方赡养老人的问题,随后从未打电话到我节目中的我的母亲打进热线说“将父母接来同住、照顾老人是亚洲文化的传统美德,这是多好的事情,为什么你没有邀请我和你们住一起?”而我只好回答说,“我们总是要忙到很晚才能吃饭,和我们一起住你不会开心的。”这个经历很有趣,但也让我和周围的人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照顾老人。(来源:世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