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很流行:一个中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挣够了钱买了一套房子。一个美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还清了购房的货款,而她已经在这房子里面住了30年了。这个故事似乎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提前消费,通过银行货款,可以提前30年住上自己的房子。如果故事只是到这,显然提前消费是更优选择,但人生只是要一套房子而已?换一种思维,一种做法,故事中的中国老太完全可以是富人,以一己之力,而美国老太依然是穷人。
别忘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效果。即使每月存1,000元,一年12,000元,按年利12%算,30年之后的本息是2,934,510元,35年后便是5,247,850元。要知道今天的1万元,就是30年后的30万(准确数是299,599,按年复利12%)。可以说,时间是每个人致富的利器,但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辛苦做事,却一直在焦虑孩子的养育费用、自己的养老费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提前消费或只知储蓄不懂投资,二是上了买房的当。
如果先买房,由于房子是很大一笔支出,对多数人而言能够用于投资的钱所剩无几,更何况原本就没有投资这个意识。于是虽然努力工作,薪水有时也很丰厚,但绝大部分都在替银行赚钱,为银行而努力工作。反过来,如果你先投资,投资越早,通过复利得到的收入就越多,买房就会更轻松,同时还会有一大笔钱。
高价商品(比如自住房产)是有钱后的结果,是投资成功的奖赏。人们看到富人多有豪宅名车不假,但根本问题是:他们是有了豪宅名车才富的,还是富了才有了豪宅名车?显然是后者。盲目贪图享受,先要房要车,结果只会变成看起来有钱的没钱人。消费不起时硬要借钱消费,只会让你更穷,虽然看起来不穷。只有积累了足够的资产,用资产产生的收益来购买,既不伤害生钱的机器,同时又可以得到想要的物品,这种顺序才能使我们走上持续富有之路。
像其他事物一样,投资自然也需要学习。奇怪的是,多数人本科毕业后年薪也就是几万,但至少投入了十六七年的时间和金钱。而对投资理财,却很轻率,可以说什么都不懂,就敢将辛苦赚来的钱随便扔到股市,然后祈祷发大财,结果自然赔多赚少。要投资,就要先学习投资,先对自己投资,再投资资产,这才是正确的顺序,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比如股票,众所周知它变幻莫测,是快速赔钱的优良品种。可是真要用心做起来,其实也不是很难,要赚钱,在只能做多的市场,一定是低买高卖。一个方法就是,考察要买股票近五年的低点、当年的低点、近三个月的低点,尽量靠近低点买入,做两三只股票的一个投资组合,分三四次建仓。这种方法虽然不敢说一定赚钱,但因为买的总是近于低点,赚钱是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当然如果能做国外股票市场,比如美国,已是十年牛市,赚钱的把握自然会更高些。巴菲特便是如此,低点买入,坐等赚钱,有的股票甚至几十年都不曾卖出。当然挑选股票和坚持持有所选股票,这是学问,需要学习与修炼。
富有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能剩多少钱。赚多花多,甚至赚少花多,没有储蓄,只有负债,不会投资,上哪富有去?所以如果中国老太(其实是每个人)用储蓄来投资,而不是只储蓄,就不但会有房子,还会有额外一大笔钱养老。而美国老太提前消费,在负担不起房子的时候买房,没有储蓄去投资,最后只能是为银行打了三十年的工,白白浪费了三十年的投资复利收益,此中教训,不可不知。(来源:谎言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