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的困境,对于这句话,虽然各有各的理解,但总体判断应该是成立的。所以,当我看到微信群里转光东的《纸媒没有困境》的大标题时,还是吃了一惊。对于纸媒目前面临的挑战,此前我跟光东也有过短暂的交流,至少在一个问题上,我们的判断是一致的,就是纸媒做好了,肯定没问题,而且还有相当的未来。
但是,我并没有否定纸媒面临的整体性行业性困境。纸媒行业,包括光东和我都看好的杂志行业,其整体性面临困境是事实,它不会因为个别的媒体经营状况尚好而动摇;行业整体性下滑衰退的趋势,也不会因为个别媒体依然呈现上升态势而改变,更不会因为新媒体自媒体死得更多、更新换代速度比传统媒体更快而改变。
有两个个可供观测的指标,一个是传统纸媒读者和广告主的流失率。如果因为行业统计原因,很难作出对行业的精确判断,但是,个案深访也可作为指标,问问我们身边,问问我们自己,我们这些“纸媒重症患者”,我们还在打开哪些纸媒?为什么打开?为什么又放弃?至于广告主的流失率,问问广告公司或找些企业一了解即可。
另一个指标是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已经回归到微利。而且可以研判是不可逆的。借此,我想重新梳理一下,我个人对于纸媒困境的看法。
纸媒的困境在哪?
管理体制的制约,自然首当其冲。虽然网络、新媒体自媒体同样会遭遇严厉的管制问题,但相对而言,管理部门更驾轻就熟的是对传统媒体的管制。过去的管制,更多是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如今标准甚至已经降格到具体企业和基层治理方面,这使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越来越被迫远离尘世,生生被切断了与大地连着的根。
导致的后果,不是过去传媒业惯性的笼而统之式的归咎指责,而是切实地摧残着传统媒体的生产力,摧残着传统媒体从业者的期望和信心。那些原本怀抱梦想期待大展宏图的人,忍受不了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消音,转而他投,有限的行业精神积累,随之而去。留下的,大河不通通小河,重压之下,越来越犬儒,内容重心随之被迫转向不轻不重甚至无关轻重的报道。
并不是所有离开的纸媒的人,都是心甘情愿的逃兵。许多人就怕坚持到最后,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既误了自己的生活,又误了自己的追求。
精气神一旦失去,这路,显然愈走愈窄,最终走进死胡同。大多数传统媒体,正在这条路上挣扎而无力自拔。
或许,当紧箍咒最终脱去的时候,一切为时已晚。
绝大多数传统媒体自身组织架构设置和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仍然非常落后。我在反思传统媒体系列中,谈到了传统纸媒腠理之疾,养懒汉,养名士,养兼职……远未谈够,这些问题,既造就了传统纸媒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加大了传统纸媒的机会成本,有限的资金,无法用于提升传统媒体专业素养和报道水平的提升上。没有精细的财务、人力资源及运营管理,在传统纸媒过去粗放式的内部竞争中,尚可勉强支撑。但如今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同城同业之间,还在不同的媒体业态之间展开了,没有精细化管理,纵使你这家纸媒全是天纵奇才,也难挽既倒之狂澜。
遗憾的是,作为曾经的市场化的吹鼓手的传统纸媒,在市场化这么多年之后,虽然有些纸媒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行业整体的组织架构和管理理念,依然远远落后于市场,甚至,还停留在过去。
管理就是生产力,在过去传统媒体发展的历史上曾经被证明过,如今,面对技术创造的个人化、同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新媒体,大兵团作战的传统纸媒,如果管理水平不能改善,越大,死得越快。当然,前提是政府不进行财务补贴。
在体制限制和机制落后的环境下,传统纸媒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采编内容的升级换代、运营手段的升级换代,等等,几乎全部停滞不前,几乎全部在吃老本。
很显然,如今绝大部分传统纸媒的内容,包括杂志,几乎没有一个能够支撑着走向未来的。自命不凡的水仙花情结,过去是行业停滞不前的大敌;而今日一旦遇挫,水仙花情结迅速转向一味逢迎消费者口味,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都是死穴。
很难想像,一个缺乏创新冲动的行业,会有未来。
事实上,内容创新、营运创新依旧可能会是传统纸媒幸存者的救命稻草。前些天在重庆的访谈,再一次证实了我过去的判断。
一般而言,开放市场的竞争,常常能提升行业水平。但在传统媒体行业,竞争常常没有提振行业,相反,竞争环境的无法无度,却在整体上消耗着支撑行业发展的有限资源,拉低着传统纸媒这个行业的生产力水平。许多城市的报业竞争已经提供了真切的案例。因为市场不开放,政治保护下,该死的不死,逆向淘汰必然发生。
可以用来印证传统纸媒的整体性困境的情况,远不止上面所述这些。
不必讳言困境。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传统纸媒行业衰退自然也应正常视之。但是,即便是在衰退的行业中,依然不乏能做好的坚持者。这也是我一直为好的媒体鼓与呼的原因所在。
但是,必须明白的是,即便是幸存的哪怕依然会有较大发展的传统纸媒,在未来也不会太多,而且其生存还是不会像从前般轻松。恐怕更多会像我们现在的一些特别的工艺品生产。
要做好的坚持者,自身的革命,从内容生产方式到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的革命,到对理想的坚守,都是缺一不可的。光有好的内容,没有好的运营支撑,好内容不可能持久;光有好的运营,却不能提供持续的好的内容,最后自然也无法坚持。而好内容来自媒体人的理想信念以及对社会变化的真切把握。
缺少了这些,一切便成了垂死挣扎,还不如壮士断腕。
2012年新京报9周年时,我曾撰文《做媒体如制陶》,提到“技术不可逆地瓦解着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和传播功能。如何适应或者应对这样的冲击,从更长远的时间段来看,是个更基础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如果说政治和市场决定着你是苟活还是有尊严地活,面对技术冲击应对不当,可能是生和死的关系。”
“传统媒体的巨人正在倒下,原因值得关注,但不必惊慌。”
差不多十年前,经济学人的这个判断,今天对于我们依然有价值。不过,只有真正的勇士和智者,才能做到不惊慌,不惊慌,才会有未来。(来源:朱学东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