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年上海会有多少人

近日,有消息说上海正在制定《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并有很多有板有眼的讨论。考虑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是在1999年左右做出,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网上的各种版本。既然是城市总体规划,今后上海会有多少人口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这涉及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

15年前的规划中把上海人口设定为2,000万,也就是“按照2020年总人口为2,000万左右的规模,考虑城市空间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后来我们都知道了,200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000万。那么,再过20年上海会有多少人?

不妨来看一下过去80年上海增加了多少人。1930年,上海人口将近370万,到了2012年是2,380万。在这80年间,上海人口总体上呈快速增长,但有三个时间点特别有意思。一是1958年到1959年,这一年上海人口从750.8万增加到了1,028.39万。在前几年中,上海的人口是以每年几十万的速度在增加,为什么这一年有近300万的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1958年《户口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开始实施户籍制度建立严格的计划经济。为了保证上海的粮食供应,中央政府把宝山、嘉定、青浦、松江和浦东等郊县从江苏划给了上海,这是上海人口一年激增几百万的重要原因。

二是从1968年以后,上海的人口逐年减少,直到1980年。为什么会如此?从1968年开始中国在城市实现了“上山下乡”,很多青年到农村去。三是从1992年开始,上海的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逐渐分离,户籍人口从1996年开始到2012年一直呈负增长,但是常住人口在大规模增加。

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是52.57%,这就意味着今后还是会有大量农村人口涌向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上海的人口到底能增加到多少呢?不妨看看其他几个城市化率在80%以上的国家,大城市的人口是怎样分布的。

我们分别选取东京、纽约、釜山和悉尼这四个城市。对比这些城市所拥有的人口和GDP,会发现这些城市在国内所占有的GDP比重和人口比重非常接近。东京都市圈的GDP占日本的33.01%,人口则占28.96%;纽约的GDP占全美国的7.71%,人口占6.09%;釜山的GDP占韩国的17.56%,人口比重为15.75%;悉尼的GDP占澳大利亚的21.14%,人口则占20.36%。是否可以据此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在80%以上,那么一个城市或者说一个地区的GDP比重和人口的比重可能相一致。

不妨以美国各州的人口和GD P的比重来验证这个观点。以美国2010年各州经济总量和人口分布,我们大致也发现了这个规律,那些经济总量大的州,它的人口也比较多,人口比较少的州,经济总量也比较低。比如说2010年加州的GDP为美国的13.34%,而其人口为美国的12%;GD P排名前五的州占全美GDP的38.61%,人口占36.73%,两者只有不到2个百分点的差距。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呢?在我看来,就是意味着如果承认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人,能够用脚投票的人,人们一定会选择去最能适合他发展、最能赚钱、最适合找工作的地方。如果将这个情况与中国进行对比,会发现情况完全不同。以2010年中国省级G D P和人口比重为例,经济总量排名前五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河南G D P占全国的44%,但是人口只占全国的32%。美国经济总量前五州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之间只有2%的差距,而中国却有12%的差距,这意味着一定有很多其他非经济因素在束缚着人口的自由流动。

以上海为例,1980年时其人口只占全国1%左右,但经济总量却占全国总量的7%;尽管这几年上海的经济比重在下降,人口比重在上升,但是这两者之间的比例还是不太协调:2010年上海的GDP约占全国的3.8%,但是人口比重只有全国的1.72%。假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上海也和纽约、东京、悉尼一样,其GDP比重和人口比重相匹配,这意味着人口可能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如果上海的人口占全国比重达到3%,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13.39亿的数据计算,意味着上海要有4,000万人口;如果占4%就意味着上海要有5,000万人。无论怎么算,目前的2,400万一定不会是峰值。

5,000万当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到时候上海会过于拥挤,人口密度会不会太高?与其他城市比,上海人口密度实际上并不高。2010年上海人口密度是3,700,孟买是22,937,即便上海不可能像孟买这么高,但是与东京6,000和纽约10,640的数据还是有差距。如果上海人口密度赶上东京,就意味着人口可能要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如果达到纽约那样的人口密度,上海的人口要超过7,000万;如果像孟买,那就要过亿了。

人口增加之后,上海的医院、学校、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能不能承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人口并不只是负担,也会给城市带来很多机遇。事实上,尽管中国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的各大城市人口在过去30年间都有了较大增长,甚至不少城市是翻番,但是这些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都比以前要好,无论是交通、教育、医疗还是住房。

这意味着只要能够提供有效的供给,就不存在所谓的“瓶颈和承载力”等问题。一个出生在1930年的上海人,一定想不到2012年的上海会有2,380万人,更想不到有这么多人后生活还会过得更好。随着技术进步,很多目前看起来是问题的难题最终都不会是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城市愿意给这么多人提供足够的空间吗?如果还是按照在2040年把上海的人口控制在2,400万或者3,000万的标准来做城市规划,那就会很糟糕。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上海面临的挑战,更是国内几乎所有一线特大城市面临的挑战。(作者:傅蔚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