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与写作之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侧记

2013年10月10日,全世界关心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由于去年莫言获奖,基本上没有人猜测今年中国作家是否能有人获奖,相反,他们把焦点集中在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身上。这位五次获得提名,却一次也没斩获的作家,在诺奖赌博市场赔率仍然高居榜首。遗憾的是,村上再一次落选。在呼声较高的作家外围,杀出了一匹黑马–爱丽丝-门罗,一个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的当代小说家。

虽然诺奖的价值近年来饱受争议,然而,对于现年八十二岁高龄的门罗而言,这个奖项无疑是对她文字生涯的肯定。门罗在中国大陆仅有李文俊2009年翻译的《逃离》一书出版,是一个较少被中国读者关注的作者。而在诺奖官方问卷调查中,有近七成的读者表示,此前没有读过门罗的作品。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第13位女性得主的故事让人感到好奇–82岁高龄的女作家,有着怎样的经历?她的小说描绘和呈现的又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两次婚姻、四个孩子,全是家庭琐事

爱丽丝-门罗, 1931年生于安大略省温格姆镇的一个普通家庭,一生都生活在加拿大的小镇,叙说着小镇安静的凡俗生活。可以说她是一个经历很平凡的作家,如果硬要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她生活里的不凡之处,大抵还是要回到她对于凡俗生活的与众不同的认知上。

门罗在少女时代就开始写作小说。念大学的时候,还兼职做女招待、茶叶采摘工以及图书管理员。值得一提的是,她并没有念完大学。她大学二年级便退学了,与比尔-盖茨退学创业的传奇经历不同的是,门罗退学是为了婚姻。那年她年仅20岁,退学后嫁给了詹姆斯-门罗,此后和詹姆斯育有4女。1972年,门罗夫妇婚姻破裂。4年之后,爱丽丝-门罗嫁给了德弗雷林,并且保留了前夫的姓氏门罗。

一个女人,20岁结婚,生了4个小孩。上帝为门罗准备的,初看来,简直注定了是一条家庭主妇的路。但是谁也没想到,她会把这些带进她的作品里,成为她的素材。

门罗的一段自述很耐人寻味:“我其实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了孩子,整日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但如果你是个女人,尤其是有家的女人,你就得顾全所有需要你的人,无论是需要你的帮助,还是需要你的陪伴。那时女人的生活,似乎是很无定型的,她们在家里写作,但空余出的时间似乎又有很多非正式的社交活动。没人认为你具有自己独特内在的东西。你还没能证明给人看的东西,的确很难说是你所具有的。我那时从来不向人述说言论、思想。乘孩子们午睡时写作是很难的,我不敢讲这个大话,现在的女人恐怕也做不到。这是我年轻时最艰难的地方。但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挺不错,因为那时我并没真正做好写作的准备,只是‘排练’而已。如果我25岁时就通过出版小说迅速证明了自己,那说不定倒是件糟糕的事情。”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常常听到人们的一些抱怨,没有时间、太忙了、没时间读书、没时间写作、没有时间去锻炼等等。然而这个女人,这个妻子,这个母亲,这个要忙家务、养小孩的女人,落入平凡,不甘平凡,她从繁重的家务事和养育孩子的艰辛中领悟到生活的不易,也熟悉她生活的世界。在做完家务的空余时间,在孩子熟睡的空隙,找到空闲进行创作,将她眼中的世界呈现给世人。她游走在家庭和写作之间的平衡木上,沉浸在自己独立的精神王国–在那里,婴儿的哭声,吸尘器的轰鸣声,都变成一支创作的副歌。

40多年,11部小说,都是短篇

颇耐人寻味的是,门罗的创作大都是短篇小说,没有长篇。这也许与她的创作时间有关–零散的时间,片段化的生活。即便是这样,在门罗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每天抽出时间写作,完成的作品量依旧是惊人的。

门罗一共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1968年,她37岁,也就是这一年她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快乐影子舞》。这部短篇小说集反响良好,并为她赢得了一座加拿大总督文学奖。1978年,她的另一部小说集《你以为你是谁》再度为她捧得一座总督奖。

有意思的是,尽管村上春树没能拿到诺奖,但是他却曾翻译过门罗的作品,为将其作品介绍到日本做“嫁衣”。 可见村上作为读者的眼光着实不赖。也可以推知,获奖之前,门罗在国际作家圈里早已有了一定声望。

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甚至将门罗称为“当代契诃夫”。而在很多欧美媒体的评论中,都毫不吝啬地给了她“当代最伟大小说家”的称号。诺奖颁奖词更是给了她“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的称号。历来,欧美的短篇小说,历史地位总难敌长篇小说,饱受傲慢与偏见。诺奖这次颁给短篇小说作家,也许将是一次转机。

门罗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取材和思索,大多投向了自己熟悉的女人的故事。她的早期创作中,是一些刚刚进入家庭生活的女孩,为爱情、性、背叛、孩子等苦恼,后期创作则转向身处中年危机和在琐碎生活中挣扎的女性,她们都有着女性的欲望、女性的苦恼,呈现出女性群体的强大和软弱。门罗所有小说的主题,几乎可为其2001年出版的小说集标题所概括,那便是憎恨、友谊、求爱、爱情、婚姻。

门罗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道:“我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可以吸引我,所以我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被太多东西干扰。”这样的生活特点,也导向了门罗的创作特点之一, “女权主义”特点较为明显。

“女权主义”盛行的今天,再提这个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门罗小说中,女性的欲望和遗憾,在人物环境与追求冲突中显现,这种冲突同样也体现在门罗本人身上。出身于普通家庭,生长在一个并没有多少文学气息的小镇,把自己对文学的激情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隐藏在普通的繁琐的生活中,却是宁静生活下涌动的激情,涌动的暗流。它像一座休眠火山,在一个触点上迸发,将曾经隐匿的激情涌现出来。

和契诃夫一样,短篇小说的新生代表门罗,她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小镇上的凡俗人物,她选取的题材,也无外乎这些小人物的爱情、婚姻,以及宁静生活下的暗流涌动.她的作品没有欧亨利式的戏剧化的情节,她的笔触着力人物的心理变化与心路历程。评论家Garan Holcombe认为,门罗的作品中,“重要的是顿悟性的时刻,那突如其来的领悟,那精确、微妙和深具揭示性的细节”。诺贝尔评委会称,“门罗以精致的讲故事方式著称,清晰与心理现实主义是其写作特色。”精致,敏锐,也是一个写小说的女人所具有的天生气质。

女性角色给了她体悟女性生活的眼睛,女性的生活也给了这个敏锐的作家无尽的素材。她的目光总是聚焦于平凡女性的生活,看到自己,看到上一代的母亲,也看到下一代的女儿们,从她们身上获取灵感,而不是在枯坐中等待灵感之神的降临。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去精确地书写少女到人妻与人母,女性从少女时代到中年时代,再到垂暮之年的人生历程、心路历程。

当然,如果仅仅是絮絮叨叨地叙说女人的故事并不足以成就门罗,也不足以支撑她捧得诺奖。支撑题材的是一颗艺术家的匠心,而艺术,除了要对生活有体察入微的眼睛,也需要有将它们呈现出来的艺术技巧。门罗说:“我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惊人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稍长的短篇小说对我最为合适。”技巧对于她而言,就是“发生的方式”。

门罗的小说创作,常常用时空转换手法,将记忆想象与现实生活打碎、融合,再重组。这也是她一直以来想表达的:“看世界,或许有新的角度,文学就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也即,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门罗给我们的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女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琐事再现。用一句俗套而真诚的话说,便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诺贝尔奖远不是终点

门罗获奖以后,对加拿大媒体表示,她希望自己的获奖“能让人们把短篇小说视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而非一个你写着玩的东西”。 2012年,门罗对外宣布封笔。2013年10月13日晚,诺贝尔官网公布了记者亚当-斯密对门罗的电话采访,其中有些提问触及到了门罗封笔一事。

记者谈道:“诚然每个人都在谈论你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将停止写作这件事,人们会想‘也许获得诺奖会激励她重新开始写作,不要封笔’。”门罗笑着回应:“我坚持写作好多年了,20岁就开始不停出版,实在工作太久了,我想也许自己该放松放松了。但是,获得诺奖或许会让我改变封笔的主意。”

也许门罗还会再度拾起笔,但是不管她是否封笔,诺奖对她和整个文学世界而言都不是一次终结性的仪式。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大陆还知之甚少的读者而言,这是继2011年诗人特兰斯特勒默之后又一位进入人们阅读视野的优秀作家。而仅有李文俊一本译著的现状,也会让翻译界开始着手准备新的作品翻译,让门罗在中国大陆获取更旺盛的阅读生命,这在其他地区也是一样的。

诺贝尔奖也许并不重要,但它毕竟又将一位好作家推到了聚光灯下,让世人享受文学的飨宴。比方今年,我们就记住了爱丽丝·门罗,一个在家务和琐事之后,在摇篮和厨房边思索和写作的作家。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