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是一个在各个国家都很常见的现象。这个群体一般被定义为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姣好长相的女性,因为择偶要求较高而寻不到理想的归宿。在温哥华,也有很多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单身女性。她们有的尚还年轻,处于被家人催促的阶段;有的离异单身,寻寻觅觅;有的年近半百,已经安于单身的状态;有的虽然已婚,却形同单身。她们之所以单身,虽然有自身的原因,却也离不开温哥华这座移民城市的大背景。2014年的情人节正巧也是元宵节。记者走近温哥华多位单身大龄女性,揭示她们成为“剩女”的原因和故事。
年轻剩女,选择爱情靠“感觉”
多少岁可以被称为“剩女”?广义上来说,华人社会普遍认为女性到了27、28岁就应该定下来,因此习惯将这个岁数以上仍未结婚的女性称为“剩女”。80年代的年轻人中,剩女剩男的数量可观。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谈恋爱,为什么屡次相亲屡次无果,很多人会回答“没感觉”。但许多父母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没感觉”。“感觉”到底是什么?
现年28岁的Sharon,已经单身快三年。在家人亲戚面前,俨然成了一个“剩女”。但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剩下的,而是主动选择单身,宁愿单身,也不谈一场没什么感觉的恋爱,更不愿成为别人移民加拿大的跳板。
跟随父母移民的Sharon,已经在温哥华生活了近10年。父母将她安顿在一个熟识的阿姨家之后,就回中国继续工作。2008年,Sharon在学校里遇到了比自己大3岁的男朋友。在一起的原因,与很多在她这个年龄的年轻人相似:一起上课、吃饭、聊天,觉得彼此性格不错,陪伴在一起。
毕业后,Sharon进入一家洋人公司做文员。由于机缘巧合,她遇到了几个喜欢音乐的朋友,开始一起做原创音乐。对她而言,自己所学的金融专业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音乐才是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然而,她和男友的分歧也逐渐加大。毕业后,Sharon的男友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开始透露结婚的意愿。男友是一个非常适合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希望能够按部就班地生活,但是Sharon不想这么早就被家庭困住。她明白,一旦结婚、有了孩子,自己就要承担起做妈妈的责任,无法继续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走下去。 “从小母亲就告诉我,婚姻的风险大于单身的风险。与其勉强和一个人在一起生活,不如分开,”Sharon说,“我前男友的家人希望他回国发展,但是他为了我而留在温哥华,对他来说不公平。”因为觉得自己和男友都还年轻,不想限制住彼此未来的道路,因此纠结再三之后,Sharon做出了与男友分手的决定。
一旦单身,各种相亲接踵而至。但是在她看来,这些相亲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例如,Sharon与前男友分手不到两个月,她的阿姨介绍了一个在中国的男生。阿姨先将对方夸耀了一番,称赞男生的工作体面,学历高,收入好,积极勤奋等等,最后话锋一转,告诉Sharon,这个男生很想出国。面对这样明显的目的性,Sharon非常烦躁。她耐着性子在电话里告诉阿姨,自己和男友刚刚分手,目前暂时没有心情谈恋爱。没想到阿姨毫不客气地说:“既然已经分手了,就不应该再浪费时间,要赶快开始下一段感情。而且你现在是黄金年龄,再过几年就老了,就不好找对象了。”一番话令Sharon啼笑皆非。
为了不再听阿姨唠叨,Sharon与这个男生在网上交流了几次。当Sharon提到自己对音乐创作的追求和计划时,男生虽然满口称赞说“有梦想很好”,却很难与Sharon讨论什么共同的问题。而当Sharon谈到自己在异国读书打工的经历时,对方无法体会和分享类似的经历,只是充满好奇地不断询问国外生活的细节。对彼此的过去不了解,又没有共同的志向和生活经历,再加上对方明显的“移民倾向”,Sharon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渐渐不再与对方联系。但是当阿姨问起来,她也不方便挑明,只是简单地回答:“没什么感觉。”
“感觉”到底是什么,Sharon认为是一种比较高的精神要求,两个人具有一致的价值观、理想和生活背景。她认为,“剩女”的存在其实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并没有错。因为以前人和人之间的依赖性强,女性不敢剩,现在能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不再委曲求全。Sharon表示,自己主观上是想谈恋爱的,并非“独身主义”,但前提是对方能在音乐道路上支持她;否则,每当寂寞的时候,只要拿起琴,生活里也充满了希望和安慰。
但是在温哥华,华人本来就是少数族裔,适龄的单身异性更少,再加上对精神沟通、价值观和生活背景的高要求,形成了一批怀揣美好愿望,用青春赌未来的剩女。
剩成习惯,剩成享受
面对Sharon这样为了追求“对的感觉”而剩着的女性,不少人会好奇:“如果一直找不到对的感觉,是妥协嫁掉,还是一剩到底?”其实,温哥华不少剩到四五十岁的华人女性。不过,她们大多因为早年出国留学,四处漂泊,错过了安定下来恋爱、结婚的年纪。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大龄剩女很可怜,没有小家庭的温暖,未来也没有子女的膝下承欢。不过,不少大龄剩女早已不认为自己孤寂。来自香港的Jenny以她的经历告诉记者,成为剩女,本属无奈;一旦安心接受,也就成了习惯。
20多年前,Jenny离开家,只身前往美国波士顿留学;本科毕业后,她申请到多伦多大学进修,直到约15年前来到温哥华。常年在不同的城市奔波,令Jenny很难拥有一段稳定的感情。来到温哥华之后,Jenny尝试交往了几位男士,但最终还是选择单身,至今与一位同样单身的女同事共同租房居住。
在离开香港之前,Jenny有一位感情极好的男朋友。在她的回忆中,两人从未有过争吵。但是就在Jenny做出出国留学的决定后,两人理性分手。作为家中的长子,男生无法抛下父母,Jenny也明白自己再回香港定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美国和加拿大留学期间,Jenny有过几段短暂的感情,但因为双方对未来去向的不确定而无疾而终。
单身女性独自在异国生活,不仅要面对“水管坏了怎么修”之类的技术问题,更要面对困境中心理上无依无靠的孤独感。曾有一次,Jenny开车在小路上撞倒了一个自行车手。虽然自行车手没有受什么伤,车辆也只是轻微擦碰,警察做了备案后就让他们离开,但是Jenny深受惊吓,一个人颤抖着双手、含着眼泪,将车以每小时不到30公里的速度慢慢开回家。又有一次,她连夜赶赴阿尔伯塔办事,在风雪夜里独自开车,凭借雪地里的车轮痕迹寻找路。表姐意外身亡、父亲病危,她都因为工作和读书而无法赶回去及时赶回去,一个人在深夜里哭泣失眠。
在生活最困难的那些时候,Jenny一个人挺了过来。一个人生活也有许多自由,Jenny曾与几个背包客一同驾车横跨加拿大,也曾独自驾车南下美国旅行。日子一久,她发现谈恋爱反而意味着自己辛苦工作下班后,还要把休息睡觉的时间拿出来去陪一个男人吃饭、喝咖啡、看电影。“我遇到过不少追求者,包括一起上班的同事。”Jenny说,“当你已经习惯了一种生活,却要因为另一个人而完全改变,甚至强迫自己放弃一些早已养成的习惯,去配合别人的时间,去接受别人的习惯时,种种的不适应会让你觉得痛苦。”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这种尴尬,她索性选择单身,为自己而生活。
不过,和室友住在一起的Jenny还是遭遇了不少的流言蜚语。只要在工作上提出不同意见,背后总有人说她心态有问题,甚至传言她是同性恋。Jenny感到,华人社会仍旧以婚姻来衡量一个女人是否幸福,对大龄单身女性抱着同情甚至诽谤的态度,但在西人社会,单身的成功女性比比皆是。对于流言,Jenny已经渐渐坦然。别人是否相信她过的好,对她来说并不重要。由于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和弟弟,没有必须传宗接代的负担,Jenny更是笃定自己会一直单身下去。至于老无所依的问题,她已做好了打算,到了需要别人照顾起居的时候,就住进养老院。
在温哥华,Jenny遇到了不少和她一样的大龄华人单身女性,从30多岁到50多岁的都有,故事细节虽然千差万别,但大多和她一样,对没有遇到合适的另一半感到遗憾,但是在经历了单身生活的历练之后,觉得生活并不一定非要两个人。“如果两个人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那又何必在一起。”Jenny说,“我已经一个人过了这么多年,到了这个年纪,不需要再为了结婚而勉强自己结婚。”
离婚了,何去何从
移民加拿大,对于很多小夫妻来说是生活上的一大改变。不少年轻的夫妻抱着对国外生活的向往和开创新事业的憧憬来到加拿大,却因为环境的影响,渐渐走上了不同的方向,甚至最终分道扬镳。
来自北京的Yu,今年35岁。四年前,她与丈夫放弃在国内的高薪白领工作,一同移民到加拿大。本想换个生活环境和方式,但却在一年多前以离婚收场,单身至今。
刚到加拿大的时候,Yu和丈夫先到了蒙特利尔,但是在蒙特利尔一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不久,Yu经过朋友介绍,在温哥华一家西人企业觅得了一份工作,夫妻两人迁至温哥华。Yu有了稳定的工作后,督促丈夫也尽快找一份工作。但是丈夫不愿为别人打工,而是不断尝试创业或与人一同创业,但几次结果都不理想。整个家庭的房贷和日常开销几乎都落在Yu的肩头。对于丈夫的我行我素,Yu习以为常。在多年的婚姻中,Yu已经习惯了保持自己的经济和生活独立。年过30的她,看着身边朋友亲戚在微博、微信上晒孩子的照片,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作为这段已经鲜有温存和爱意的婚姻结晶。
但是,丈夫并不想要孩子,孩子意味着责任、压力。虽然Yu多次向丈夫表示,有了孩子以后,多出来的这部分开支由她来承担,可丈夫始终反对,并渐渐有了回国的想法。围绕要不要孩子和是否回国的问题,夫妻二人的矛盾愈演愈烈。Yu早知道这段婚姻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但是在中国的时候,紧张忙碌的工作节奏和高工资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冲淡了这种不和谐。“不开心的时候就和朋友出去泡吧,”Yu说,“而且我们经常出差,因此很少发生正面冲突。”但是来到加拿大之后就不一样了。工作了一天的Yu回到家中,还要烧饭,而丈夫一整天不出门、不做家务,在网上联络客户、寻找商机,却始终没有成效。Yu非常失望,两人的争吵次数也越来越多,甚至开始翻旧账。
这样的情绪终于累积到了最高点。一次,Yu下班回家已经十分疲惫,做完晚餐、洗完碗碟之后,就上床休息。但是丈夫正在网上与人商谈生意,为了找一份文件,几乎将家里的抽屉翻了个底朝天,找不到就开始骂Yu,指责她收拾房间的时候乱扔东西。Yu躺在床上忍气吞声听了半天,再也忍不住了,翻身下床就开始赌气翻抽屉书柜,一边找一边哭。这时丈夫不仅不安慰她,反而继续恶狠狠地说:“哭什么哭,就知道哭!”Yu哭着顶撞了几句,丈夫更是气急败坏地吼道:“滚!”这一句击溃了Yu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我买的房子,我付的房贷,所有权是我的名字,要滚也该是你滚!”Yu生气地说。面对越来越无理的丈夫,Yu终于痛苦地做出了离婚的决定,将丈夫赶出门外。
华人圈里常说,温哥华的女性华人多,男性华人少。Yu发现,单身的男性并不少,但要找到合适的,还是十分困难。
离婚之后,身边一个年轻的男孩向Yu发起了热切的追求。虽然Yu再三以年龄差和自己的离异身份来劝诫自己,但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孤独和遇到困难、病痛时的无助,令她最终默认了对方。但各种流言和矛盾也接踵而至。前夫得知后,在家人朋友圈中宣称Yu离婚的目的就是为了“包养小白脸”,身边的朋友也开始在背后说她“勾引男人”。她惊讶地发现,自己成了朋友圈和同事圈中大多数女性的公敌。较为年长已婚女性敌视大龄单身女性,认为她们招蜂引蝶,将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对于一些刚步入社会、尚无物质基础的年轻未婚女孩而言,优秀、独立的单身女性往往也是她们的“劲敌”。
除了流言的攻击之外,Yu要面对的更大阻碍,就是这位男生的母亲。朋友间的流言很快传到了男生母亲的耳朵中,令她勃然大怒。在家长的压力和流言面前,男生开始犹豫和退缩。直到有一天,Yu发现自己怀孕了。受到惊吓的男生思索再三之后,劝Yu去打胎。虽然事后证实只是虚惊一场,但是男生在真正的考验面前流露出的真实心态,让Yu彻底死心,不久后即与男生分手。
除了年轻的男生之外,Yu身边也有一些四五十岁的单身男士。虽然年龄听起来靠谱,但是这些单身男士的“直白”令Yu感到一丝尴尬。“他们往往一上来就给你炫耀自己有多少资产、房屋,做了什么生意,”Yu说,“然后说自己想找个老板娘,问我对他的经济情况是否满意。”这样赤裸裸的表白,让Yu感觉在做一笔交易,而非谈恋爱。虽然Yu明白,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和经历,应该老老实实考虑柴米油盐的婚姻。“但是,真的就要这样把自己嫁掉吗?嫁给一个可以给你钱和安稳生活,但是没有感情基础的人?”Yu不断反问自己,难以做决定。
年龄越大,生孩子的危险性就越大,孩子的健康情况也越来越不受保证。如果实在找不到适婚的男人,Yu考虑回中国,在过去的同事朋友中寻找结婚对象。“温哥华的适婚男人太少,”Yu说,“但是我已经喜欢这里了,喜欢这种悠闲的生活方式,也希望我的孩子在这里生活。所以,我还想再等等看。”温哥华仿佛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市,喜欢慢节奏生活的人在这里安于平稳,想要创业挣钱的人则对这里感到失望。有许多像Yu和她前夫这样的夫妻,在怀着希望来到温哥华之后,不得不面对同样纠结的选择,进退两难,最终难免两败俱伤。
留守夫人,形同单身
除了单身未婚或离异的女性之外,温哥华还有很大一部分已婚却形同单身的女性,就是“留守夫人”们。这也是温哥华被华人戏称为“大奶村”的原因。不少在中国有事业的男人,将妻子儿女送到温哥华之后,回原居地继续打拼挣钱,留下妻子陪着孩子在温哥华读书、坐“移民监”。不少人更是借着将“正房夫人”安顿在温哥华的机会,在国内大胆放心地与二奶共同生活。对此,不少聪明的“正房夫人”其实心知肚明,但因为山高路远,自己无法干涉,只要丈夫给足生活费,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处两地的时间久了之后,许多“正房夫人”与丈夫之间的夫妻关系早已有名无实。来自大陆的郭太太,11年前带着年幼的儿子,与丈夫以及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大儿子一起移民到温哥华。安顿好一家人之后,丈夫就飞回国继续做生意。郭太太本身并非原配,也了解丈夫在私生活方面的不羁。丈夫之所以将她和儿子送到温哥华,一方面是满足了她想要给孩子提供更好教育环境的心愿,一方面也是有意将她“发配”。
11年来,郭太太没有做过一份工作,将心思完全放在了培养儿子上。为了更大地争取抚养费,她对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大儿子满怀戒备,翻看其信件和银行账单,最终将大儿子赶出家门。在郭太太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为了让孩子进入最好的中学接受教育,她向丈夫提议将小儿子送入温哥华的某私立学校,并在学校旁边买了房子。在郭太太的生活中,早已没有了“丈夫”这个概念,也没有夫妻间的温存。一个每两三年才回温哥华一次,住不到一个月就出差去北美各地谈生意的男人,对郭太太来说只是经济来源。尽管心里苦涩,但只要孩子读书成材,丈夫不断支付抚养费,能在温哥华过着安稳富足的生活,就足够了。
像郭太太这样的“留守夫人”,在大温还有许许多多。有一位女士向记者透露,自己在温哥华陪孩子读书,对于丈夫在国内包养二奶,并给二奶买房,共同居住的事情十分清楚,但也无可奈何。今年春节,她回中国探亲,发现自己家中积满灰尘,早已无人居住。还有一位带着孩子住在西温山上的“留守夫人”,由于不会开车,平时购买食品都委托家中的租客。为了避免外人对自己家庭情况的猜测和谣传,她鲜于人来往,一个月不出家门是常有的事情。温哥华的“大奶村”称号,在华人圈中十分出名。近些年来,“留守夫人”的新增人数已渐渐持缓。这与投资移民、企业家移民年龄的年轻化、小家庭的稳定化不无关系。但是“大奶村”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仍是温哥华的一道风景线。(来源:加西周末)